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好书推荐 下一条:佚名1
渔樵耕读享悠然
陈锦怀   2024-12-03

  □ 陈锦怀 日前,看中央电视台一套 《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栏目,节目以“沉浸式实景演绎”形式再现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生活环境,讲述了他的生平故事和名篇创作过程。孟浩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湖北襄阳鹿门山,过着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他一边辛勤劳作满足生活需求,一边纵情欣赏田园风光,将山水景象与思想感情合而为一,写下了不少清新质朴的田园诗,把唐代山水田园诗推向高峰,成为山水田园诗派领军人物。节目中,讲到孟浩然过着渔樵耕读的悠闲生活。听到渔樵耕读这四个字,我不由想起我父亲堂兄弟几个人的名字就是渔樵耕读。我本以为渔樵耕读就是古时人类的四种职业,经细细品读,溯本求源,才知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为本,渔樵耕读是四种主要职业。渔代表渔夫打鱼,樵代表樵夫砍柴,耕代表农夫耕种,读代表书生读书。这四种职业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也代表了古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现代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职业门类林林总总,但农耕仍是不可缺少的职业。至于读书,从宽泛的角度来看,读书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职业。例如,学生为了学习知识而读书,教师为了传授知识而读书,这些都是特定职业中的一部分。此外,读书也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通过读书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职场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渔樵耕读象征了四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有四则典故分别讲述了四个代表性的人物。 东汉时期的严子陵,曾是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但在刘秀称帝后,他却隐姓换名,拒绝出仕为官,隐居于浙江桐庐富春江畔垂钓终老。刘秀被他的不慕荣华富贵、不图功名利禄、淡泊名利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厚葬了他。这体现的是“渔夫”自由、超脱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 西汉时期的朱买臣出身贫寒,靠卖柴为生。他热爱读书,即使在砍柴卖柴时都坚持读书,其妻受不了清苦生活,弃他而去。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官拜中大夫。从朱买臣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朴实又坚韧的“樵夫”精神。 众所周知的舜帝则是“耕夫”精神的代表。他曾在历山教民众耕种,率先垂范,深受民众的爱戴称颂。有天帝命大象为他耕地,让鸟儿为他捉虫除草的神话传说,因而声名远扬,被尧帝重用。后来尧帝禅让帝位于舜帝,正是被他辛勤劳作和自给自足的高尚德行所折服。 书生在大众意识里有柔和儒雅的一面,实际上真正的求知者最不可或缺的却是勇气和进取心。战国时期的苏秦便是这样的杰出代表。他家世代以务农为生,早年曾师承鬼谷子,并游历秦国,却未被重用。但他历百折仍不改其志,发愤读书,甚至每天读书到深夜,犯困了就用铁锥刺大腿来提神,最终成为当时闻名天下的纵横家,组织六国抗衡秦国。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书生的坚守和担当的另一面。 渔樵耕读又反映了古人的精神追求和寄托。 对于平民阶层而言,渔樵耕读寓意 “有余”“多薪”“有粮”“出仕”,耕读还有“耕读传家”之意,即在“耕而有其食”的前提下,依托科举考试入仕,实现个人和家庭的社会层级进阶,这都显现出世俗社会中的基本追求,有时会把这种追求寄托在人名中,我曾祖父为孙儿们起名渔樵耕读就是一例。 对于士大夫而言,渔樵耕读象征诗意田园,是他们归隐江湖的情感寄托和精神皈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居山水是一种高洁的生活方式,许多文人雅士通过隐居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社会的超脱,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如陶渊明挂印去职,隐居山野,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闲适和满足。王维,在山居的闲静岁月里,寻得了“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他的诗作常常描绘出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李白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山,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赞叹,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等等。 “无事隐居山水隈,渔樵耕读任徘徊”,不仅是对古代文人隐居生活的描绘,也是现代人对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散淡闲适、宁静和谐的从容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情感慰籍。人们通过旅游、度假等方式,寻找类似的隐居体验,以缓解职场压力,寻求心灵的宁静和情感的升华。于是,农文旅结合的旅游方式应运而生,形形色色的原生态食材有特色,伴着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提供了在山水之间享受宁静生活的场所。人们利用小长假、公休假或团建活动等,或呼三五好友,或携妻儿父母,或约几个家庭同行,到山水田野之间享受宁静生活,放松心灵。除了基本的餐饮、住宿服务外,消费者还希望参与农事体验、乡村文化等活动,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乡村生活体验。 渔樵耕读,是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现代人悠游生活的向往。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6587175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185738 本月:8452686 今天:9707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