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春风》 下一条:《奋勇争先》
烟火生活溢出的汁液
——参观汪曾祺纪念馆有感
吴春华   2025-01-14

  □ 吴春华 深秋,单位组织到高邮珠湖小镇赏芦。我想,到高邮而不去汪曾祺纪念馆,岂不是枉来一趟。如果中国有个文化地图,汪曾祺纪念馆应属标志性地方之一,尤其在我们普通写作爱好者眼里,它更宛若一座文学圣殿。 趁游览珠湖小镇后的余闲,我独自坐车奔趋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高邮市井味道浓郁的老城区,依附汪曾祺故居所在地而建,整体形态远望如同一撂叠放的书本,颇具现代文艺感,典雅厚重的灰色砖墙又与周围古朴的老城区融为一体。 不需事先预约,我在纪念馆入口处按要求扫码,经工作人员登记后即可参观。 由北向南,我按次细细浏览。一个个的展陈单元,展示了先生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及其摘录。其中有不少是先生的手稿,整洁娟秀,从中不难看出他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想起他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喜欢用笔写作,认为“电脑写作是机器在写作而不是我在写作”。此时,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先生执笔伏案写作的样子。 纪念馆共两层,有11个展厅之多,按“百年汪老”“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家乡的人和事”等主题分类,资料齐全,美轮美奂,配得上一代文学大师的为人和为文,可见其家乡人是用心和花了功夫的,他们用这样的方式热忱地爱着本土出产的文学大师。 一圈看下来,粗略了解了先生作为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美食家、诗联书画家和“老头儿”汪曾祺的不同方面和不凡成就,更增加了对文坛一代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纪念馆内设有不少读书角以及独立的阅读阶梯室和 “一汪情深”咖啡馆,供观览人随意阅读和休息。还有个迷你汪曾祺书店,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汪曾祺的书排列在一起,而且没有封膜,任你打开阅读挑选,我仔细挑选了好久,买到了最心仪的三本书,很满足。 纪念馆是亲民的,正如汪曾祺先生其人其文。这位文学巨匠以文人雅士的风范和纯净的文风著称,蜚声海内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可他却将自己放到很低,低到芸芸众生般的平常。他说:“我们都是世间的小儿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他在这种平常中如鱼得水并启迪我们:生活是第一位的,有生活,就可以头头是道,横写竖写都行,没有生活,就会捉襟见肘,或者,瞎编。生活中的他真诚坦然,他在《蒲桥集》自序里说:“我希望把散文写的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并坦言:“有人问我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关。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苦、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 纪念馆的入口处,是铁凝评价先生的一段话: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路上的可爱的老头。 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寞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馨的文字,抚慰着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 先生因其作品和人格魅力广受读者喜爱,汪迷遍及全国和世界各地。在纪念馆左角有名闻遐迩的“汪迷部落”,以收录交流汪迷文章为主,各种活动搞的风生水起,多姿多彩。 “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高邮的文学源远流长,文学氛围浓厚,作家云集,且无论在乡镇、机关还是学校、企业,到处都有文学爱好者,这与先生的影响紧密相联吧,是他让我们懂得:文学是人人皆可亲之、为之、乐之的东西,文学绝非耸立在精神地平线上以供大众仰望的冰冷的理论架构,它是带有血肉和温度的,它是我们烟火生活溢出的汁液。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87116449
位访问者
本年度:20691934 本月:1183155 今天:16783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