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头条新闻 |
|
|
|
|
深冬季节,在我市新坝镇向阳村郭氏家庭农场内,数千平米的工厂化养殖车间里暖意融融,蕴育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这些养殖池内是美洲鲥鱼,一年四季供应不间断,这季节能上市的养殖基地可不多。”农场主郭道宏开心地说,脸上露出了自豪。
十二年来,这个曾经的供销员,一头扎进农业这片沃土中,养殖起了鲥鱼、鲈鱼。经过苦心经营,他摸索出了独特的鲥鱼控盐养殖、花鲈“鱼菜共生”养殖技术。继“一种用于花鲈鱼菜共生的高密度养殖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后,2023年他的农场又入选了省级家庭农场案例。这个曾经一窍不通的农业小白凭借好政策、新技术、新模式的加持,在扬中这片土地上书写下了跨界务农、筑梦田野的新篇章,为当地的特色农业发展添上了“农墨重彩”的一笔。
遍访四方寻鲥源
屡受挫折守初心
在鱼鲜文化浓郁的长江流域,鲥鱼、刀鱼、河豚,向来都是食客们的“心头爱”。但长江鲥鱼从8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断崖式”的衰退,如今长江早已不见鲥鱼的踪迹,它的美味自此成为了不少人隽永的味觉记忆。
郭道宏从小生活在长江边,对于这条鱼,他心中有久久放不下的情怀:让鲥鱼重回大众餐桌。2012年,跑了近二十年供销的郭道宏终于鼓起勇气踏上了这条寻鲥之路,去到了上海、顺德、来宾等多个城市,最终,在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海洋大学等多方帮助下,他找到了与长江鲥鱼十分相似的美洲鲥鱼苗源,并开启了鲥鱼的养殖之旅。
刚开始,600平方米的养殖车间,2万尾鱼苗,由于没有养殖经验,养了近两年的鲥鱼在临近上市之时,却因停电造成缺氧,亏损达百万元。但他并没有轻言放弃,经过他不断摸索和当地相关部门、科研院所的帮扶,他的鲥鱼事业渐入佳境。
谈及以后的规划,郭道宏笑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希望把美洲鲥的养殖方法、烹饪技巧教给更多人,让美洲鲥游上更多人的餐桌。”
回首自己走过的这条路,郭道宏还向记者袒露了埋藏在心底的想法,除了让这条鱼游上大众餐桌,填补当地市场空白外,他还希望有朝一日待长江鲥鱼重新回归,让自己的养殖技术能派上用场,为长江生态尽显一份绵薄之力。
钻研养殖硬技术
树立行业好典型
在水产养殖领域,鲥鱼虽价格相比较其他淡水鱼贵,但由于其投入成本大、生长周期长、存活率不高等因素,致使不少水产养殖大户望而却步。但郭道宏心无旁骛投身其中,凭着一股子的钻研劲头,把这条鱼养活、养好、养精,在当地树起了养殖典范,也给其他水产大户涉猎养殖美洲鲥增强了信心。
十二年来,他在鱼种培育上下功夫,发现了鲥鱼近亲繁殖导致种群退化、鱼群抵抗力不断下降、成活率降低的问题,先后2次从美国西海岸引进鲥鱼鱼苗用于解决这一问题,将养殖成活率稳定在20%以上;鲥鱼的鱼鳞娇贵,稍有摩擦可能就会致病或死亡,郭道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索出了用食盐替代抗生素进行鱼病防治的法子,每个鱼池单次用盐就达400斤,每月用盐量达1吨以上。
他凭借自己的养殖技艺,在鲥鱼这个赛道广获好评。如今,每年养殖成品鲥鱼约2000条进行销售、育苗接近10万尾,累计向省内6家鲥鱼养殖基地输送优质鲥鱼苗百万尾。他的农场在引入这条鱼后已形成了鲥鱼育苗、养殖、餐饮、销售的“微产业链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食客纷至沓来,也为当地带来了人气和“钱”景,带动周边农民增收4万元/年。
“新的一年,我还打算将这里进行全面优化,打造恒温养殖车间,让鲥鱼养殖再上一个新台阶。”郭道宏信心满满地说。□ 赵紫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