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春脖子短啊 下一条:公园太极遇白翎
《分身》与江洲
本文有删节   2025-03-19

  □ 范继平 当中国电力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黄楠给我送来他的短篇小说集《分身》时,心里是十分高兴的。黄楠今年才31岁,就已经在省市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并且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分身》,成绩斐然,令人刮目相看,这是扬中文学界,也是扬中岛历史上旷古未闻的。我与黄楠还是扬中作协一老一少的结对组合,因此,对他辛勤创作的成果作一点分析和评价,也是一种不容推卸的责任。 黄楠的笔名是黄不会,早年他就用这个名字在不少媒体刊发一些评论。2019年起,他转身开始尝试小说创作。《分身》是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作品曾在《雨花》《青年文学》《西湖》等文学刊物发表过,先前我已经读过集子里的部分作品,感到不乏新颖、独到之处。我们常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家只有描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才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表现领域,才能创造出富有灵气和激情的上乘之作;而脱离生活的生编硬造,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的。《分身》里的小说,无论是所选择的题材,还是所描写的人物、事件,都来源于黄楠所熟悉的江洲生活。 “江洲”是扬中的又一别称,是四面环水的江中之洲,黄楠生于斯长于斯,这就使他的作品不仅带有这片土地的质朴、清新的生活气息,而且对各种人物的描写,也较真实、生动。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变迁所引起的人们心态和各种观念,如家庭观、婚姻观、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等已发生的变化,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日常,但却能衍射出时代的进步。可以说,黄楠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领域里挖了一口井,尽管开掘得还不够深,可水味却很新鲜、独特,这正是《分身》这部作品的长处所在。 《分身》里的小说是黄楠有感而为,而不是无病呻吟。黄楠把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变成了创作的动力,较真切地通过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所爱所憎、所喜所忧,尖锐切入当下生活。如《烟雾弥漫》《打回原形》《在十二楼的升降梯上》《五禽戏》等作品对社会世相的讽喻和各种时弊的针砭,令人共鸣,发人深思。在《烟雾弥漫》里,黄楠这样写道:“他打开窗子,外面烟雾弥漫,但天尽头的远处能看见透着一点点光,像沾着金黄色的画笔,在蓝黑色的画布上点下一点透亮,这座城市正在苏醒。”由此也显示出黄楠创作的责任感,以及对时代情绪的关注与把握。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独特表达,在《分身》这部作品中,多重身份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这些角色和责任带来的压力使他们感到困惑和迷茫。他们试图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但却在不同的身份中迷失了自己。《分身术》和《困》,这两篇小说都反映了“分身”这个司空见惯的现状。《分身术》虽是处女作,但把人的两面性揭露得非常深刻。“刘峰就像是一个会分身术的孙悟空,变出数个人身,却始终不肯对她以真身示人。”而小说《困》则是写年轻人办公室的工作经历。故事的主人公们不仅要面对日常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多重身份,这些身份在不同的情境下互相交织,构成了他们独特的个性。 黄楠现在供职于扬中市供电公司,繁重的工作任务累得他经常发“困”,这也是每个年轻人必有的经历。正如黄楠在后记里所说:“小说集起名叫《分身》有两个用意,一个是我不成熟的处女作名字就叫 《分身术》,另一个‘分身’其实是我写作时的常态。在写作时,我经常幻想自己灵魂碎裂,参与体验不同人生,赢取自娱自乐的满足感。”亦如博尔赫斯在他的《迷宫》一诗中所描述的,现在和未来,两个“博尔赫斯”在互相寻找,而命运就构成了这人生“迷宫”的通道…… 除了多重身份的探索,《分身》还展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在这部小说集中,每个故事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分身。这些分身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分裂,更是人性的多重面貌和心灵的投影。这些故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和难以言说的苦衷。而这些苦衷和秘密,正是构成人性的一部分。同时,作者也通过故事中的温情和亲情等元素,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短篇小说的创作,需要作家能以独特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那些能给人以启迪的点滴小事和片段景象。黄楠虽年轻,却具有较敏锐的观察力。他善于从人们不足为奇的生活现象中撷取一些有意味的场景和事件,以惟妙惟肖的笔触,勾勒出人情世态,描绘出社会风景。13篇小说各有特色,其中较成功的当属《早熟》。这篇作品具有较深刻的人性内涵。以青年的视角,成年人的眼光告诉人们,你去混社会,社会就会捉弄你。读完《分身》小说集,我感觉到了作者的少年老成。正如此书编辑的高度概括,是身体和心理比同龄人早熟的“倍速”少年。 黄楠生在扬中这片江洲,血脉里流淌着扬中人的血,骨子里有着扬中人的灵性。读完《分身》,总觉得里面有扬中的影子。如《烫》里的少年宫游泳池;《早熟》里的阀门厂,光伏单晶硅生产企业等等,都是江洲人熟悉的场景。还有他笔下的那些人文景观与江洲的乡村风情有着惊人的相似,江洲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为作品人物的身份认同提供了参照和依据。著名作家从维熙曾说过:“地域文化对于人文的雕塑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中国每一个作家的作品,都带有浓浓的乡韵和乡情。”我觉得《分身》就是。 文学创作是一种诱人的事业,也是一种累人的事业。凡成大器者,必定是那些孜孜不倦的辛勤耕耘者。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写作的到来,文学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流放。人们追逐着短视频的即时快感,沉迷于碎片化信息的浅层刺激,文学这座精神岛屿受到了智能浪潮的冲击。黄楠既已选择了这一事业,定会以顽强的毅力砥砺前行,成为事业的成功者。 (本文有删节)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34699756
位访问者
本年度:77696665 本月:2430884 今天:30152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