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
本报讯 在我们享受美食的时候,有一群 “不速之客”正悄悄潜伏。“蚊、蝇、鼠、蟑螂”这四类“小麻烦”,总是如影随形,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肆意繁殖,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近日,记者就病媒生物防制问题走访了市疾控中心,揭开关乎食品安全的“保卫战”。
“后厨门缝超过6毫米,老鼠就能自由进出;一块芝麻大小的食物残渣,能供养数十只蟑螂。”病媒生物防控科科长王琴告诉记者。她表示,单个苍蝇单体可携带600万个细菌,蟑螂体外携带40余种致病菌,这些数据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食源性疾病传播风险。老鼠、蚊子、苍蝇、蟑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病媒生物,却是传播疾病的“主力军”。它们无孔不入,伴随人类生活场所无序繁殖,这些病媒生物危害极大。老鼠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严重疾病;蚊子叮咬后可能会引发登革热、乙脑、疟疾等;苍蝇携带大量病菌,污染食物,传播伤寒、霍乱等肠道感染疾病;蟑螂则会导致过敏反应,同时也传播伤寒、肝炎等疾病。在春天,它们繁殖速度加快,活动范围扩大,一旦不注意,疾病就可能乘虚而入。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应当有防蝇、防鼠、防虫的设备或者设施。法律条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王琴表示,只有严格规范要求,将各项防制措施落实到位,才能为食品安全筑牢防线。
就如何有效进行病媒生物防制,王琴给出了专业建议:要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首先,要配备完善的防护设施及防制设施,如纱窗、门帘、鼠夹、灭蝇灯等,从源头上阻止病媒生物进入。其次,要对重点区域及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包括厨房、仓库、下水道等这些往往是病媒生物的栖息地和孳生地。最后,清除有害生物的栖息地和孳生地至关重要,保持清洁垃圾和积水,清除病媒生物的生存空间。针对家庭防护,王琴提醒广大市民关注厨房、食品储藏、垃圾堆放区,以及小空洞、小缝隙、小积水、小角落和小堆积。
病媒生物防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王琴呼吁广大市民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提高对病媒生物危害的认识,积极行动起来,加强防范措施,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邹文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