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水源思 下一条:《春风》
一生知己是梅花
吴春华   2025-03-25

  □ 吴春华 光绪二十六年春,无锡荣氏兄弟的茂新面粉厂轧出了中国第一代机制面粉,这初步显示了他们的远见卓识和开拓创新。 民国元年,他们在太湖之滨、东山山麓买下荒山,倚山植梅,以梅饰山。年轻的荣德生是从那时起就坚定的吗?工厂可以西方机械轰鸣,心中要永远沾着梅花新泥。 荣氏梅园,是他用三四十年光阴种下的心迹。 登上天心台,但见万千梅枝向着太湖舒展,恍若先生张开的手臂。当年,他就是在这里首植三千梅树。梅影映着湖光山色,多么宜人美妙。但纵使千株万株梅树林立,再繁盛梅树的枝头也透着古典的清雅。 先生景仰梅花,如林和靖种梅,却一改士大夫们的“孤芳自赏”。诵豳堂“为天下布芳馨,与众人同游乐”的楹联是他的普世宏愿。园子自竣工后,就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 在古梅圃,一株株老梅枝干虬劲,满树繁花。我久久凝望一株玉蝶梅,已有合抱之粗,它是山河沦陷中先生看到的那株吗? 1937年日军强征梅园作马厩,1943年先生星夜兼程,冒险从武汉返回他魂牵梦萦、阔别六年的梅园。经历了土匪霸占、日军铁蹄后,园内梅花被盗,枯枝满地,门窗残缺,联额皆失,亭阁倾坍,他的梅园和他倾尽大半生经商济世的企业一样,都在烽火战乱中遭受了重创。他蹒跚而行,内心伤感。 忽然,满目萧条中他看到一株倔强绽放的老梅,分外精神。如故人相见,他甚感欣慰。风中飘逸着梅香,先生一个人静静赏了很久。那一刻,所有的寒凉,一定都化作了“经霜愈艳”的信念,成为滋养他生命的琼浆。 这时,我忽然明白了诵豳堂里那块展板上的对联:万顷烟波宜水月,一生知己是梅花。 沿着青砖小径蜿蜒而上,念劬塔的飞檐在梅枝掩映间若隐若现。这座蓝绿色的三层八角宝塔,雄踞浒山腰,是先生为纪念母亲建造,将梅园烘托得更美。 循石径,来到读书处。当年先生曾在这里新建校舍,创办公益中学,讲堂的梁木间好像至今还沁着梅香。 临别时,我站到高处俯瞰,千万株白梅、粉梅、朱砂梅依山势层叠绵延,恰似春神打翻了调色盘,将素白、浅绯、绛红泼洒成流动的云锦。有风掠过念劬塔的铜铃,叮叮咚咚声正与这云锦唱和成磅礴的春信。 荣德生先生,这位民族工商业巨子,一生殚精竭虑“为众芳先”,带领家族致力于实业救国、爱国、护国,在中国乃至全球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品行、人格、智慧、襟度、情怀都浓缩在了这一方梅园之中。 1955年,先生的四子荣毅仁,按先生遗愿将其珍爱的梅园和收藏的近20万卷珍贵古籍,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2025年是梅园造园主荣德生诞辰150周年。满园的梅花,是他的知己,他的寄托,也是他的象征。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33583520
位访问者
本年度:76466273 本月:1200492 今天:14783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