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扬中要闻
扬中要闻  
上一条:毕业生就业淡季不淡 下一条:我市三创土地执法模范市
从五匠营生到强企林立
——扬中不会忘记系列综述·工业篇
蔡小俊 孙薇   2009-09-24

  

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我们回望扬中工业的成长——1949年,全县有粮食加工厂9家,其中全民所有制1家,私营8家,年总产值86.5万元。2009年,站在时代的天平上,我们掂量扬中的份量,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工业销售达到354亿元(2008年),比建国初年翻了4万倍,其工程电器产业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近年崛起呈喷薄之势,全国单打冠军不下20个,扬中制造不仅仅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有的还冲出国门扬眉吐气。 扬中工业60年,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的伟大跨越,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用30年持续高速发展,跨过了先行工业化国家一些城市百年的历史成就。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扬中的工业之路,也是如此。在我们今天欣欣然于“电器城、太阳岛、造船港”等辉煌工业的同时,还应该透过60年的工业发展画卷,看到白手起家的奠基,看到迎头赶超的急切,看到工业强市的鼓点,看到继往开来的启示。

白手起家:

江滩上奠定扬中工业

【历史回放】

建国初年,扬中有纺织、食品加工和芦、柳、竹器制作等手工业作坊63个,专业从业人员百余人。“手工制作”的标签,意味着那时的“扬中制造”还属于“无动力工业”。新中国解放的第二个年头,扬中新建公私合营发电厂,发电功率20千瓦。电厂的炉火,电流的输出,电力的启动,这开启了扬中工业的新里程。

【发展解读】

建国之初,扬中没有像样的近代工业,以个体手工业为主。“家有良田万亩,不如薄技在身”,农家子弟把学会某种手艺看做谋生的又一种本领,手工业者万余人,“五匠”——铁匠、篾匠、瓦匠、木匠、漆匠为工业雏形。他们“农忙务农,农闲做工”,这也为扬中今后工业发展的百业竞发,在劳动力因素和创业条件上,形成了历史由头和工业血液。 1958年,扬中掀起大办工业的高潮。至1959年底,全民所有制工厂发展到30个,职工1773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工厂发展到28个,职工434人。小高炉、土化肥厂、土农药厂等社办工业遍地开花。无论是从全民制,还是城镇集体、社办工业,在同一时期扬中人总比周边地区在工业氛围、创业激情上超出一头。

【发展感言】 扬中特定的人文特色和生存环境,形成了“舍我无它”的特定工业气质。扬中人农工兼备的生存习惯,造就了扬中工业“星星之火”的底蕴。

初成格局:

工业发轫期的八大产业

【历史回放】 1970年创建扬中县电子仪器厂,随后,扬中无线电厂、无线电标准件厂相继建成,形成初具规模的电子工业。1974年创建扬中县染织厂,其后数年,出现了针织内衣厂、羊毛衫厂等企业,纺织工业在扬中“花又一支”。以扬中县轧钢厂为代表的冶金工业,以扬中有机化工厂为代表的化学工业,以水泥厂为代表的建材工业,以扬中食品厂为代表的食品工业,以扬中县电机厂为代表的机械工业,进入70年代,都蓬勃兴盛起来,和电力、电子一起成为风行一时的八大主导产业。扬中的60年工业发展要是划出一条分界线的话,可以泾渭分明地分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三十年,八大产业的发轫,可以说是为后三十年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或是一种方向,虽说经过后来的大浪淘沙,但工业底蕴一举奠定。

【发展解读】 解放后,扬中工业在经历一段甜蜜期后,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产业格局,就遭遇到“冬期”,工业发展暂时搁浅。 进入60年代,国家对县一级发出“工业要下马,工业要退够”的指示,一段时间里,扬中全民工厂相继关停并转,绝大部分社办工厂陆续停办。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部分工厂无法生产。到1970年,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被勒令停产关闭,扬中全境工厂减为37个,全民政府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完不成,企业亏损。 在建国后的前三十年中,虽说阶级斗争为纲主调子,不过对于县级工业来说,出现过一段时期的“工业曙光”。1971年,在“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支援农业”的思想指导下,扬中的工业形势开始好转,先后发展了一批全民、集体工厂,其中有化肥、农药、水泥、石棉、轧钢、电子仪器及色织等厂。队办工业兴起,新办176个。工业总产值达到4437.21万元,比1970年增长57%。此后的5年间,又有更多的新产品相继问世,社队企业经营项目增加到38种,介入107个行业,扬中初步形成电力、电子、冶金、机械、化学、建材、食品、纺织八大产业的工业基础。

【发展感言】 应该说,这一段时期,扬中工业化的实践,更多的是缘于“上级精神”的驱动和“赶超”的强烈意识。依靠行政力量配置经济资源,直接参与工业投资和生产活动,成为这一时代扬中工业发展的显著特征。

乡镇工业破茧:

从资本主义尾巴到无工不富

【历史回放】 1969年,扬中县革委会第33期情况简报刊发一篇《经济领域里的阶级斗争非抓不可》的文章,对新坝公社的“外勤”、兴隆公社“以赚钱为目的”、油坊公社“利润挂帅”、永胜公社的“不务正业”等提出批斗。“谁叫你办这么多厂,厂子办多了,运动一来,全家遭殃。”1984年10月,中国学者费孝通首次来扬中考察,扬中这个江苏最小的县乡镇工业位竟然位居全省前列,他称赞扬中发展乡镇企业的做法是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

【发展解读】 文化大革命期间,乡镇个体手工业被视为“搞资本主义”,全县手工业者几乎全部弃工务农。在“左”的路线干扰下,社队工业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动不动就“割一刀”,社队工业是乡镇工业改革开放以前的叫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一部分社队企业停停办办,举步维艰,供销员更是获得了一个污辱性的称号:砂轮鬼子。 1977年,到北京出差的扬中手工业局干部奚彩堂,结识了因开创乡镇工业发展理论被打成右派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当奚彩堂提出“吃饭靠农业,致富靠工业”的观点时,费孝通立即对扬中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下扬中乡镇企业发展情况成为了他进行乡镇工业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改革开放后,他首次考察扬中时,有感而发,并成为后来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著名理论观点:在中国的国情下,多种多样的工业不宜集中在少数城市,应该想方设法分散到广大农村,农工相辅,共同繁荣。 1982年,扬中人均工业产值近千元,在全国名列第一。1985年,扬中工业企业2892个,总产值突破6亿元。此后5年,扬中乡镇工业产值平均年增长30%以上。1989年扬中乡镇工业完成产值13亿元,效益3100万元,效益增长全省第一。这一年,扬中依靠7000人的供销员大军,实现工业产值占工农总产值的90%以上。长江岸畔的周邻县市为之侧目,扬中的富裕声名远扬。

【发展感言】 费孝通前后共三次考察扬中。报春鸟啼天下晓,一树春风千万枝。伴随着他的考察,扬中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拉开了新的篇章,当扬中把自身的发展实践进一步与费孝通的发展理论结合在一起时,一场更为猛烈发轫改革洪流席卷了江洲小岛。仿佛一夜之间的事情,上千家乡镇企业雨后春笋遍布江州,扬中半数以上的农民匆匆洗去脚上的泥巴,站到隆隆的机器旁,用扶犁耕作的茧手,创造出几倍、几十倍、乃至百倍于先前农业生产的产值。

工业强市:

工程电器的崛起

【历史回放】 进入八九十年代,“中国工程电器岛”横空出世,在工程电器领域,扬中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这一大步的迈出,追及源头,与原长旺公社六大队一位叫陈智林的供销员有关。他于1977年根据顾客提供的一张图纸,用玻璃钢生产桥架产品。由此发端,扬中的电缆桥架产品蔚然成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发展解读】 “中国工程电器岛”的出世,正是扬中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最为耀眼的一项成就。上世纪80年代末,扬中开始有“无电不成厂”的说法。到90年代初期,电器生产企业接近400家。在深圳国际机场,在秦山核电站,在东南亚,在巴基斯坦总统一号工程,都有扬中的工程电器产品。 工程电器岛的辉煌,要从其深刻的改革洪流和时代背景中去寻找。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的发展,到90年代后期,我市电器行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桥架、母线、开关柜等特色电器支柱产业,销售份额占全国市场的40%。 1997年5月,市政府在《新华日报》上发布信息,公布了建设全国最大的“工程电器岛”的经济发展战略。 扬中的工程电器还经历了一个科技兴业的分水岭。曾经,技术低层次、劳动密集型是其时代烙印;但是在进入21世纪,扬中的电力电器企业纷纷实施科技革命,工程电器携巨人同行,“在破中立,在立中破”,借智引智再自主创新。目前在产业格局,已经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科技对这个产业的经济贡献份额已经在60%以上。 因此,我们这个“工程电器岛”不断出现新名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实验室经济……电力电器领域更高水平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中国工程电器岛”,这张高度概括扬中工业经济发展成就,代表扬中城市形象的名片,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发展感言】 工程电器迈出的这一步,从历史贡献上说,迈出了扬中人的气势和志气;从经济突破的角度上说,则是打开了无比广阔的前景,形成了独领风骚的优势江山。

先进制造:

三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

【历史回放】 改革开放之后,扬中迅速崛起,作为一个工业强市,长期以来,工业经济每年以十位以上的百分比增长,但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工业平台,直到2007年以前,却基本上只有惟一的一个支撑点,那就是工程电器产业。在非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区域竞争格局中,工程电器在扬中工业经济中的“一枝独秀”,其实也昭示着发展后劲不足。

【发展解读】 经过多年的创业创新积淀,工程电器闯入科技殿堂再立新功,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两大后起之秀异军突起。 电器城,小城市锤炼“先进制造”。扬中工程电器近年来投入巨资,建设全国最大的工程电器工业原料市场、国家电缆桥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母线槽标准化工作站、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国内低压电器检验站、国家级电力电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在现今的金融危机形势下,扬中的工程电器在市场大起大落的颠簸中岿然不动,而且今年1—6月销售达230亿元,约占国内市场份额20%,其中有55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8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太阳岛,小岛屿托出“阳光产业”。今天,扬中新能源产业的业务板块均已形成各自的产业集群:拥有光伏及其配套企业27家,涉及上中下游五个环节、10多个产品;拥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9家和核电部件制造企业7家。一座变革图强、蓄势跨越的“太阳岛”,初现雏形。正在洽谈和建设中的新能源相关项目还有10多个,未来将形成更加紧密、成熟的产业集群。三大板块“集团作战”的扬中新能源产业,预计今年可实现总产出100个亿,其中光伏占80亿元,同比增幅近130%。 造船港,小港口开出“万吨巨轮”。作为江中岛市,扬中拥有54公里尚未开发的长江深水岸线,占长江中下游未开发岸线总量的1/3左右。如今,处于加速集聚阶段的装备制造业,已经成长为扬中的第三大主导产业。近几年我市陆续引进了新韩通重工、苏洋船业、威和船舶设备等一批大型企业,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产业。以船舶工业为主体,扬中正积极寻求国际投资与合作,逐步形成融港口、物流、工业仓储、沿江园区为一体的经济增长链。到2015年,将形成造船产量过百万,工业总值90亿元,出口船舶50万吨的规模,成为江苏造船工业的主要基地之一。长江边上,一个新的产业群正在兴起! 目前,除了“三大支柱”产业,扬中还发展出焊材料,硅橡胶,复合材料,乳胶手套服装等特色产业,门类众多的工业体系和行业“单打冠军”成为支撑扬中工业大厦的脊梁。

【发展感言】 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工业的底蕴;民生的发展,必须依仗工业的支撑;农村的丰华,依然要借助工业的东风。没有工业,就谈不上城市;没有工业,农民永远是农民;没有工业,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不会有现代气息。 建国六十年,扬中工业从白手起家,到百业俱兴,到走向辉煌,坚实的脚步,勇敢的探索,睿智的实践,托起了有“江中明珠”美誉的岛城,打造了“率先小康”的民生,催生了“欣欣向荣”的现代农庄。我们的工业之路,是一条自强不息的拼搏之路,更是一条贯穿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之路。

电子仪器厂及其生产的产品

走向“先进制造”的电器生产车间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4956739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24017372 本月:166737 今天:16673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