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孙盈 通讯员 李辉 敏慧
图/本报记者 孙盈 通讯员 李辉
从育秧、栽插、田间管理到收割、深耕埋茬、机械施肥、粮食烘干……以往过一个“三夏”,农民的辛苦程度众所周知。记者了解到,今年“三夏”期间,沛县初步实现了“种、收、管、加、储”全过程机械化,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7.2%,高效植保水平达到76.9%,这标志着农民在粮食生产中从此告别了“累弯腰”的时代。
烘干机“吃”秸秆
节能环保
以往一到夏收季,农民最盼望的就是不要遇到阴雨天气。“过去收粮得看老天爷脸色,今年不会了。”张寨镇凡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凡化说,“我买了两组大型粮食烘干机,不管雨天晴天,收的麦子拉回来就进机器烘干,在机器里过一下就能直接入库,保质保量都没问题,除了我自己使用外还能给别的村民搞烘干服务。”
“轰隆隆、轰隆隆……”记者在凡化粮食烘干服务中心看到,这里的烘干机正在不停作业,人们陆陆续续地把刚收好的麦子投进烘干机里。孟凡化介绍说:“一台烘干机的一天烘干量达到64吨,烘干机全部用秸秆颗粒作燃料,既解决了秸秆大田焚烧问题,净化了空气环境,又节约了能源成本,可谓一举两得。”孟凡化捧起一把尚有余温的麦子,拍拍烘干机得意地说:“前几天的阴雨天气,烘干机派上了大用场,收割机把麦子收下来直接运到烘干房,没有太阳晒,粮食照样可以干。”
农用植保无人机受好评
6月13日,在沛县汉源街道张楼村的田地里,江苏黑鸟智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崔祥正在进行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演示。只见他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时而缓缓转弯,时而调整高度,不一会儿,试验田的50亩地就完成了农药喷洒工作。
看到无人机的高效作业,村民们都纷纷来围观称赞。“平常人工施药,一百亩地大概需要一千元。”崔祥告诉记者,“如果采用无人机作业,不仅劳动时间减半,而且费用就只需要七百元,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劳动成本。”据崔祥介绍,现场喷洒作业的植保无人机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控制算法和导航系统,可以实现断点巡航、自动避障、全程自主飞行,无需人工摇杆操作,定位精准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而除了农药喷洒,“三夏”期间,沛县各乡镇的田地里出现了不少“稀罕”物件:无人驾驶的水稻插秧机、激光平地仪、200马力的大型拖拉机、乘坐式植保机……一系列的农用机械,让农民们享受到了自动化带来的真切实惠。
“机器换人”
让农民轻松种田
一望无际的万亩成片麦田、纵横交错的硬化机耕路、高标准的防洪与排涝设施……这是湖西农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景象。
“刚开始种植30亩农田,一年下来人很累还没赚到钱。”说起当初经历,当地种粮大户李延玉告诉记者,当时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水渠常年堵塞,加之几乎没有农用机械,种起田来相当吃力。现如今,流转的农田从30亩扩大到500多亩,在政策的扶持下,农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旋耕机、插秧机、植保飞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用机械设备一应俱全,种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沛县农田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沛县农机局局长徐伟告诉记者,如今,沛县农业“机器换人”的步伐加快,加之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对农民的有效培训,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土地的产出收益也不断提升。目前,沛县全县拥有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家庭种植农场132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70个,拥有各类型号农机具7851台(套),每到“三夏”时节,这些机械就被派上了用场,“机械化”一条龙服务,让农民从“累弯腰”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更是确保了粮食生产高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