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朱圣福
苏东坡有诗云:“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其含义是,只有从作者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诗句,才能深入人心打动读者。诗如此,文亦然。
近读文友张康伟先生《岁月流沙》一书,两三文下来,我便被文中浓浓的真情所感染。一气呵成读罢,掩卷静思,一个印象在胸中涌动、扩大,那就是,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真情浸染的心灵之花。
不妨先来欣赏两段文字:
“时光向前,永远不知疲倦,她无情,掠走了我们的青春流年,让我们的细细青丝染上霜尘,让我们的脸上写上沧桑;她有情,每天给我们一个微笑的太阳,当我们从梦中醒来,她总不忘给我们送一缕最妩媚的真情温柔……”(《未来,我不孤单》)
“……以前在电影电视书本里了解的青铜剑戈,历经千年后虽然表面分布着点点青锈铜斑,却依旧闪着森森逼人的幽幽寒光。紧挨的马鞍钩环让我联想起一匹匹战马驰骋疆场,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历陵谷沧桑,阅炎凉风霜》)
很显然,这些文字都是从作者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是饱含强烈个人情感的。而这样的文字,全书中俯拾即是。
即便是叙事,作者也不是简单的陈述,而是带着浓厚的抒情成分:
“来了,来了,陈女士突然发现了她的孩子。可不,一位可爱、青春,美若鲜花的可爱女孩,一手拿着个饮料杯子笑盈盈地朝我们走来,不,是朝着她妈妈走来。孩子就那么文文静静地走到妈妈跟前,一手端着黄澄澄的饮料杯,一手接过妈妈手里的鲜花。她们深情微笑,反复拥抱,孩子还在妈妈的脸上亲了一口,她们几乎无语,此刻却又胜过千言万语。”(《送花妈妈》)
特别是他写的自由诗,更是字字含情,有的甚至是字里浸着眼泪:
“雨珠洗涤着夜幕/繁花硕果早已遁迹/街道两旁的路灯/他们才是城市的眼睛/我与她们幽幽邂逅/红灯给我机会/让我留住她们的倩影/这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夜我将无眠/无论窗外的电闪雷鸣/还是大雨倾盆/都无法侵扰/我与她的幸福缠绵/我愿倒在她的怀抱/静静地静静地/哪怕从此不再醒来……”(《故乡之夜》)
“这是什么花/淡淡的红白相间/密密地热烈吐艳/这又是什么花/白雪般纯洁剔透/大朵大朵倾情绽放/这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您静静地安眠一隅/最亲近的人环绕着您/已经三天了/谁都不曾想到/您会以这样的方式/把亲朋挚友唤来这里/屋外阳光明媚/满院百花吐芳/您累了吧/今后不必再起早贪黑/只须安眠于大地的怀抱/从春暖花开的这一刻/……”(《兰花,为您盛开——悼兰珍姑母》)
就是单看文章的题目,很多也是激情迸发:《论坛,我们共同的家》《我是绿岛上空一道美丽的彩虹》《让“璀璨”的金星更为璀璨》《渣土车,一座城市的惊魂》……喜笑怒骂,尽在字里行间。
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读了这些具有 “人情味和温度感”(马张留 《倾听心底温暖的潮声》)的文字,我们不可能不被打动,不可能不产生心灵的共鸣。
了解张康伟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极富激情和活力的人,他热心公益,常为文学社和拥军服务社的事忙得如高速旋转的陀螺。说实在的,在我的朋友圈子里,像他这样全身心投入公益的人并不多见。正是因为他的这一高于常人的举动,所以相对应的,他在文中所写的事也就不局限于家长里短、寻常饾饤,所表现的“情”也不局限于个人的亲情、爱情、友情,而是胸怀苍生、关注广泛的“大爱”之情。如针对城市街道遇雨即涝,他强烈希望相关部门“少费口舌解释,多下功夫做实”;为配合城市创卫,他呼吁“全民上阵,向污染宣战”;当“惊魂夺命渣土车”又肇事,他疾呼交管部门在检查和惩处上切不可只搞“一阵风”……正如他在《反映生活,不仅仅是锦上添花》一文中所说:“虽然有时候不能为他们(普通百姓)做什么,但是反映他们的艰苦生活、反映他们的心声、为他们的生活需求鼓与呼,又何尝不是我们可为的呢?”所以他要积极去做,要将自己的满腔热情挥洒在公益事业和关注民生上。
由此可见,作品就是他的内心宣泄,就是他的真情告白,他就这样热切关注着身边的人和事,记录着那些令他动情的人和事(哪怕短如日记),毫不隐瞒地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吐露出来,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装腔作势,没有作秀卖弄。
本来,文学就是人学,人学就是心学,作家应充分调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作家更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变化,感悟生活中的那份活力与激情,然后文学地、艺术地表现出来。只有这样的文字,才接地气,有针对性,也才能触动人的灵魂。
张康伟先生的好学精神也是令我很感佩的,在微信朋友圈中,他有“每日一读”;在QQ空间中,他有“每日一记”。每天哪怕再忙,他给自己下的“死命令”是必须完成的,光去年一年多的时间,他从网络和书本上读了一千五百多篇诗歌、散文,写下的“心灵语丝”和日记已达十万余字。
衷心祝愿张康伟先生在今后的文学之路上,继续以高昂的激情和活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出更多情感真实充沛的作品以飨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