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民生优先,筑牢幸福生活之基 |
——2021年“两会”系列特稿之二 |
|
2021-01-18 |
|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然有着鲜明的民生底色。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市发展“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更是老百姓的“暖心剂”。几天的议程里,代表、委员们化身信息员收集民情民意,建议、提案中也饱蘸民生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永远是不变的关切。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保障和服务民生方面提出一系列实实在在、群
众关切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也为保障社会稳定和
民生福祉标注出了“新航向”,令人振奋,激荡人心。句句文字中,释放出的“民生红包”,让群
众充分感受到我市“两会”的力度、温度与厚度,凝聚了民心。
稳就业有力度
多元拓宽富民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老百姓的“饭碗”,关乎生活质量的改善。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所幸与“严峻”并肩的同时,还有抚慰人心的就业政策打气。
“严格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更大力度促进城乡困难人员、退役军人、退补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吸引扬中籍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就业5500人。”政府报告中多渠道促进富民增收,叫人听着心里踏实。
“随着扬中经济建设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如果管理、帮扶不到位,就可能引发社会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扬中有不同情况的需求,政协委员黄安彪建议,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全面排查统计入册,并定期走访调查,让他们在异地就业也能如家一般温暖,也能推动我市“新市民”队伍日益壮大。
翻开我市“十四五”规划新蓝图,拓宽富民增收的另一渠道,来自“全面实施创业扬中行动”,其中提出,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畅通创业创富通道,到2025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75万人,扶持各类劳动者创新创业2500人。“既说‘全面’,就希望进一步挖潜拓宽创业渠道,加大对农民工、留学归国人士、残疾人等创业创新者的支持力度,让百姓‘钱包’加速鼓起来。”政协委员许琳说。
“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高校大学生回乡,以就业带动创业。”“我市的职业学校应以职业技能为主,更新课程体系和教材,推进‘校企联盟’,门对门输送人才,解决就业问题。”“出台具体扶持青年创业的信贷政策,提供优惠政策。”……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会场外,各行各业的奋斗者用拼搏和努力讲
述着自己的创就业故事,会场内,
“就业优先,创业发力”也成为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持续热议的话题。
安民心有温度
“兜底”托起稳稳幸福
安居是百姓最基本的愿望。民生工程建设既有沉甸甸的“大手笔”,更要有暖融融的“针线活”,“绣”出百姓的安居梦。
政协委员徐冬梅把关注安居的切口缩小到物业管理上,她提出“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共创良好居住环境”的提案,和许多代表、委员们的观点不谋而合。她建议主管部门要督促物业公司加强培训,提升员工服务技能,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做好小区违规行为的认定整治工作,合理规划小区内物业管理用房及公共服务场地,依法建好居民小区业委会,让业委会真正发挥作用,更好地约束物业公司,共同为业主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在印发的2021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里,我看到了老旧小区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城市在更新,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也需要改善。”徐冬梅说。
谈及民生“暖不暖”,在“弱势群体”的兜底保障中可见一斑。政府报告中提出,民生基本保障提标扩面,培育连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品牌,培植医养融合项目,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00张,建成养老服务综合体2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创城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地区”。
政协委员芮萍建议,通过建设社区老年活动室、完善健身器材、创办老年大学等形式丰富老年人生活,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人大代表黄婧表示,针对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普惠养老服务时,后续服务要及时跟上……幸福路上的每一件提案建议,都如一股暖流淌入了百姓的心坎里。
看着手中的政府工作报告,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解鹏已经开始为新一年
的工作做准备,“个性化制定 ‘一户
一策’精准帮扶方案,确保动态清
零,多层次健全保障体系,推进老
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建福祉有厚度
公共服务普惠均衡
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的公共服务事业,历来是民生幸福的关键一环,关系到千家万户。
“应该加强水质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水质检测的能力和水平,及时公布水质检测结果。”政协委员张春生建议,小区二次供水也要按照有关规定,明确监管单位和具体职责,供水管网改造和居民二次供水设施维护管理也必须跟上,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水源保护宣传教育。
扬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软、硬件的改变,近年来,我市稳步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有序推进城区教育资源调整,交付使用特教中心、童心幼儿园,建成云腾幼儿园、第二幼儿园。
“疫情之后,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可以通过学校安全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政协委员匡彩云、化慧对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格外关注。“扬中城镇化、新建学校的完成导致教师需求量增加,希望政府能适当加大教育投入,放宽教师编制,壮大师资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渐提高。政协委员冯丽娟提议,建设城市书房,促进全民阅读,让忙碌的人们有一处心灵的栖息地,提升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新路径。人大代表刘剑希望可以学习别的城市经验,将我市的环岛公路打造成“彩虹公路”,逐步打造成网红点,吸引市民“打卡”。
“可支配收入比原来更高,教育医疗等保障比过去更好,城乡环境更整洁美丽。”市人大代表陈启国表示,进入“十四五”,要继续坚持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努力在民生改善中凝聚民心、汇集民力,让老百姓充满安全感、
获得感、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