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馓 子 下一条:夸夸我的学生娃
渐渐远去的扬中传统女红
  2024-06-05

  □ 张强 端午节马上又要到了,虎头鞋、百脚绳等端午元素悄然亮相街头,这是扬中的一项传统女红(gōng)。 女红,传统意义上是指旧时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这是女子必备的技能之一。在扬中地区还包括打连枷、纺纱捻麻,擀面条、包圆子、包粽子,做花圆子、做箍腰烧饼,烀包子、烀水糕等等。 并不是扬中的每一个女性,都是天生的女红高手。旧时代的家庭子女多,结婚以后,大都要分家过小日子。作为家庭主妇,就要从幕后走向前台,小家里的点滴事宜要在自己手里过。如果家庭主妇不会做,是要被埭上的人笑话的,婆妈妈也会骂,结婚后的女子自然要想尽办法去学习和适应。 扬中妇女必会的几项基本技能,大致分为生产技能、灶上技能和生活技能。 先说一下生产技能,重点包括打连枷、纺纱捻麻。 连枷是最好的脱粒用具,用来拍打谷物、麦子、豆子、菜籽等,使籽粒掉下来。打连枷更是一个技术活,初学者动作生硬笨拙,排拍翻转不顺畅,落下来没有力度,甚至于会砸坏连枷;熟练者则灵巧自如,力度恰到好处。 在我的记忆中,大集体时,打连枷最为盛行。包产到户最初的那几年,家家户户打连枷的也不少。今天的扬中部分地区,还有零星存在。 再说纺纱捻麻。旧时,社会落后,物资匮乏,就连缝衣的线、织布的纱都要自己制作,这些大多是中老年妇女的事。扬中历史上还种麻,用麻做的夏布帐子、麻绳、夏布衣裳,更是每家每户都有的东西。 少年时代,也就是70年代末期,我曾见过本队的一位奶奶,一双颤巍巍的小脚,头发后面还梳了一个髻,穿着自己做的鞋子和“大袱头”衣服,在家中慢慢悠悠手摇棉花车纺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小小的棉花车子,让我们看到了祖辈的勤劳与艰辛,一代又一代的扬中女性凭着一双粗糙的手,在晦暗贫穷的日子里,为子孙后代摇出了一个艳阳天,也摇出了中国母亲们一生的慈爱与体贴。 灶上技能,包括擀面条、包圆子、包粽子、包花圆子、做箍腰烧饼,烀包子、烀水糕。只要会擀面条、包圆子、包粽子、烀(普通话读hū,扬中方言读hē)包子、烀水糕这5种手艺,就可以满足一家人的基本需求,不用求助他人。 包子与水糕,是扬中传统美食。如何发面、加多少老酵、怎么包、烀的时间长短,都有技术含量。老酵发得好,烀得顺利,全家人都高兴,这是来年发大财的吉兆;倘若烀得半生不熟,出现粘牙等情况,则坏了一年的心情。这真的是考验农家主妇手艺的一道试金石。 圆子也同样如此,关键的手艺是调“ (扬中方言读:cǎi)子”与“糏”。“ 子”与“糏”的黏性不同,调制的方法也不同。“糏”的黏性大,可以用热水调、也可以用冷水调,“ 子”黏性小,要用滚开的开水调。“ 子”圆子与“糏”圆子在下锅煮的方式一样,都是齐热水下,圆子煮出来才不破。这些都是广大女性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对于大多数的母亲来说,不仅饭做得好吃,针线活也特别巧。结婚生子、分家后,被服缝缝补补改改、鞋子大都是母亲们自己亲手做的。 每到农闲时候,便是母亲们最忙的时候,要为孩子们做鞋子,剪布、熬浆糊、刷浆糊、晾晒、扎底锥帮,工序一道不落。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回忆起一觉醒来,母亲在煤油灯下手指头戴着“针窠”,双手被线绳勒出一道道红印,做针线活的场景。 女红的魅力,只有走过来的人才能体会。我母亲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以上扬中传统女红,母亲大多会做,除了做花圆子和箍腰烧饼。这些为我童年的农村生活增添了许多亲切而甜美的回忆。 现在的女红比较简单,比如打毛线、织毛衣、插花等,这是新时期女性对生活情趣的一种追求。 当下,个体女红正在逐渐淡出生活、淡出视野,我不知道扬中这些传统女红,会不会随着时光、随着江风淡然而去。希望扬中的女性,能够学一些,这不仅是生活中的一个技能,也为和谐家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更是传统民俗文化生生不息的希望所在。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445258486
位访问者
本年度:119437013 本月:5886161 今天:29509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