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范文苑
身处异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思念惠风和畅的小岛,水天一色的江景,朝耕暮耘的乡亲,珍馐美馔的美食,思念那里难忘的一切。那深深的思念之情哟,如同广袤无垠的月辉,无边无际。
因为疫情的原因,三年多没有回国。去年夏天,趁着孩子放暑假,我们回到故乡,在扬中待了半个多月。这次回国,父亲又续上了以往的传统节目,看家乡的新变化,印象最深刻的是扬中博物馆和陈履生博物馆。
扬中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化、现代发展等多个方面。一走进博物馆,犹如踏入了历史的长廊,有旧貌换新颜的变迁录,有岁月沉淀的老文物,有激动人心的奋斗史。荣耀与风采,在这里凝结成无数个片段,让我们感受到扬中小岛的历史虽短,但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生命力。
而在陈履生博物馆,不仅可以欣赏手工精美的竹器、陈履生先生的个人作品,还可以博览汉代文物,陶器、漆器、画像石等等藏品。汉文化的璀璨与现代艺术的辉煌在馆内交相辉映,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文化的洗礼。
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说:“认识自己故乡的方法是离开它;寻找到故乡的办法,是到自己心中去找它,到自己的头脑中、自己的记忆中、自己的精神中以及到一个异乡去找它。”自1999年求学离家,到如今漂泊海外,我对故乡的认识远不及她变化的速度。
记得当年离开家乡时,当年城区只有一条不算很宽的扬子路主干道,现在环城北路、环城南路、翠竹路、中电大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当年城区只有一家百货公司,现在兴建了“通达商厦”“中央商场”,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当年城区没有什么高楼,如今,“菲尔斯金陵大酒店”“维景国际大酒店”“江南星辰”等高层建筑鳞次栉比。我家“美人鱼”雕塑旁的利民市场,是一个很有生活味道的集市,市民们都会去那里购买自己想要的物品,成为“购物乐园”。最有感触的还是扬中的交通,当年只有扬中一桥,现在已是 “一岛五桥”了,扬中再也不会,永远也不会是一个封闭的小岛,恍如隔世的变化令人惊讶。不仅如此,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由于环境闭塞对外界了解甚少,思想传统保守,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许多人开始学习新的技能,追求更好的生活。
岁月流转,故乡的变化日新月异,但那份思念却永远不会改变。故乡如同慈爱的母亲,悉心关怀着漂泊在外的游子,而扬中发展促进会便是这样温暖的平台。还记得那次特别的聚会——2008年12月28日,“上海扬中籍人士座谈会”在上海举办。
那是我第一次在上海看到如此多的扬中人聚集,第一次听到那么多熟悉的乡音在耳边回响,第一次感受到无论是乡音还是面孔都如此亲切。那些在上海打拼了数十载的前辈们谈到家乡时,言语中流露出微微的激动:“为家乡做贡献,我们义不容辞。”这些话语铿锵有力,激励人心。时间虽短暂,但温馨满溢。席散,却由此奏响了共叙家乡情的序曲。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2009年1月28日,全国各地的扬中儿女,有政界的俊杰、商场的翘楚、部队的骁将,在这一欢庆时刻汇聚一堂。“桑梓情深,共谋岛园发展;四海一心,齐促扬中腾飞。”这是每个扬中儿女的心声。
这些年来,故乡对游子的牵挂蕴藏在点点滴滴的小细节中。余光中先生曾用一枚小小的邮票表达他的乡愁,而我们这些海外游子是幸福的,因为每年都能收到来自家乡市政府的关怀——珍贵的首日封,寄来了家乡的温暖与思念。
故乡,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心灵的港湾。每当夜深人静,我都会想起家乡那碧波荡漾的小河,那绿叶摇曳的竹园,那金黄遍布的稻田。忘不了童年时期在故乡的欢声笑语,忘不了亲人的关爱和呵护,忘不了那片熟悉的土地给予我的温馨。
悠悠游子心,浓浓故乡情。无论身处何方,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那份对故乡的深情永远不会改变。因为,故乡是我一生的牵挂。回顾离开家乡的二十五年,每当被问及“你是哪里人”,而我自豪地回答“我是扬中人”时,总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扬中的河豚很出名哦!”“扬中啊,是工程电气岛!”“扬中啊,我知道,是个富裕又美丽的地方!”“扬中”不仅是滋养我成长的沃土,更是我心中引以为豪的故乡。
故乡,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心灵的港湾,更是我情感的归宿。故乡的永恒思念,是我前行的动力,是我心灵的港湾。无论未来怎样,我都会牢记故乡的模样,那里的一切,都将永远镌刻在我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