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强国复兴有我
看扬中
微扬中-微服务
改革开放40年
扬中公益广告素材库
快报文章
2018河豚美食节
专栏专题
扬中县志
本地专栏
十九大报告学习问答
当前位置:首页 >>本地专栏
本地专栏  
上一条:简讯 下一条:建言教育资源优化利用 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遍地英雄下夕烟
——读《那年那月那群人》有感
  2024-12-12

  □ 钱吕军 听说,为庆祝扬中撤县设市、大桥通车30周年,扬中市政协教卫文史委和民俗文化研究会共同策划编撰的 《那年那月那群人》一书正式出版了,我便急切地找来一本阅读。一下子就被书中40位扬中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拼搏精神所吸引、所感染。觉得这是一部试图为扬中民营企业家立传、为扬中民营经济发展写史、为发端于扬中的“四千四万”精神解码的精品力作,值得一看。 立传:勾画了扬中民营企业家的“群英谱” 时势造英雄。改革开放以来,在原有社队工业的基础上,扬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千上万的“泥腿子”洗脚上田,组成了供销员大军,有的成长为优秀企业家。每一名供销员、企业家都有值得书写的创业故事,无论他(她)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企业都有值得总结的创业经验,无论现在(过去)辉煌或者落寞。若要在一本书中写尽所有的人和事,我想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30年40人,相信该书编委会在决定写谁不写谁时一定是仔细考量、反复斟酌的。 正如扬中市政协主席于德祥在该书的《序》中所写,“在扬中成千上万的供销大军、优秀企业家中,既有改革开放初期,先人一拍,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百战争雄,引领扬中乡镇工业 ‘风向标’的老一辈企业大咖,也有从小作坊、小店铺起步,在特定行业开天辟地、独领风骚的后起之秀;既有历经磨砺、几经挫折、越战越勇、渐入佳境的规模强企创始人,也有善抓机遇,强势攻关,在某一领域独占鳌头的专精特新企业引领者;既有气宇轩昂、敢闯敢拼,率领先锋的企业界彪悍伟男,也有巾帼不让须眉、外表文弱、内心强大、业绩丰硕的公司女中豪杰……他们的背后,蕴藏着各不相同的酸甜苦辣,深藏着饱经风霜的传奇故事。本书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其中40余名优秀代表的奋斗足迹和精彩人生”。可见,这40人是扬中成千上万名供销员、企业家中的“优秀代表”。我以为,该书不是要绘制凌烟阁中的功臣像,而是在勾画遍地英雄下夕烟里的“英雄谱”。 写史:书写了扬中民营经济的“创业史”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只有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获得别样的风景(朱静《不啻微芒,造炬成阳——记江苏太阳集团董事长冷青松》)。”“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而在于不断自我超越,憧憬更美好的未来(周树新、孙富民《“赢家”之路——记银佳集团总经理姚建明》)。”“当你不知道往哪走的时候,就跑起来,耳边有风,风就是方向 (朱静《开窗放入大江来——记江苏海航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阮立恒》)。”“光阴这个伟大的魔术师,从不辜负对拼搏者的允诺,从不吝啬对奋斗者的褒奖 (朱静 《进步,就是永不止步——记香江科技创始人沙正勇》)。”……承担采写任务的作家们毫不吝啬笔端的赞美之词。然而当我们走进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立刻发觉再华丽的辞藻也略显苍白。为了要回欠款,姚建明“长春醉卧雪地”;为了开辟市场,陈建华历险走蜀道、数闯“鬼门关”;为了洽谈业务,高金宝“刚下谈判台,就上手术台”…… 理论永远是灰色,实践之树长青。“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据此,该书也可以被看作是类似于柳青《创业史》那样的、关于扬中民营经济发展的创业史话。 解码:揭示了“四千四万”精神的“扬中基因” 去年,扬中发促会编辑出版了 《“四千四万”在扬中》一书,该书《序》中写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扬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弘扬‘四千四万’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宏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辉煌赞歌,演绎出‘四千四万’绵延不绝的动人故事,成功走出一条独具时代特征和扬中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 翻开 《那年那月那群人》,它的每一篇人物传记,每一段文字表达,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在具象而生动地诠释着“四千四万”精神。“跑遍千山万水”,因为相信“最偏远的地方,也是最有商机的地方”,郭振国把汗水挥洒在大西北的戈壁荒漠;陈雨民把足迹印刻在东北大地的白山黑水。“走进千家万户”,第一次出门推销的唐本荣就跑穿了新鞋底,朱庆豹“一周奔走七座城市”,陈建军“千里吊唁赢大单”。“说尽千言万语”,性格内敛的张胜君,连续六趟走进仪征化纤采购部软磨硬泡,拿下人生第一笔价值5500元的订单;在乌鲁木齐零下十五度的严寒里,马金芳因受寒失声,只能通过打手势、在纸上写字的方式谈生意。“吃尽千辛万苦”,在开往武汉的绿皮火车上,袁立清深藏在包袱内的“三千元不翼而飞”;在上海开往成都火车的地板上,熟睡中的陈建华被婴儿的尿液淋湿…… “‘四千四万’精神积淀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创业基因,蕴含着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体现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品质,是一座代表了扬中人民崇尚实干、锐意进取、团结奋进的精神丰碑。”这座精神丰碑上“四千四万”四个大字,饱蘸着扬中成千上万名供销员、企业家的汗水和泪水。 别林斯基说过,“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诸如《那年那月那群人》这样的书,实在是开卷有益、多多益善。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465959398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274458 本月:8541406 今天:7131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