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强国复兴有我 |
|
|
看扬中 |
|
|
微扬中-微服务 |
|
|
改革开放40年 |
|
|
扬中公益广告素材库 |
|
|
快报文章 |
|
|
2018河豚美食节 |
|
|
专栏专题 |
|
|
扬中县志 |
|
|
本地专栏 |
|
|
十九大报告学习问答 |
|
|
|
|
|
|
本地专栏 |
|
|
|
|
今年以来,我市相继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 “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不断提升。但受出生人口持续减少和生源向城区集中等因素影响,全市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生源逐渐减少,个别学校逐步撤并;城区部分学校规模持续扩大,学位紧张。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日前,市政协十一届二十八次主席会议围绕 “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商建言。
在今年新一轮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调整中,外国语中学、外国语小学分别设立城西校区的工作备受关注。“一校两址”“一校两园”的办学效果到底如何?上下学交通如何疏通?……带着这些问题,委员们调研走访了两所学校的城西校区。“目前,我们合理调整作息时间,确保中学与小学的就餐、课间等活动互不干扰……建立联合教研机制,探索构建小初衔接新样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现在接送孩子上放学车辆在联盟路、祁家路缓行时长显著缩短……”在听取校方介绍并实地现场察看后,委员们对当前布局调整工作纷纷表示认可。
本轮调整中,兴隆中学、永胜中心小学及幼儿园、童心幼儿园因撤并至其他学校导致原有校舍资源闲置了下来。“空置校舍的维护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避免资源浪费,可以尝试结合土地性质和资产功能实行分类处置,确保合理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市政协常委、教卫文史委主任冯煜蘋这样建议。
乡镇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冯煜蘋看来,这一轮优化调整有助于让乡村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市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比如渡江文化、糏塑文化、龙狮文化等,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建立‘各美其美’的乡镇学校文化符号,能有效提升乡镇学校生机活力。”她建议要持续深化“一校一品牌”建设,推动优秀品牌向乡镇学校覆盖辐射。
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教育工作的主线。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和关键。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副校长郭伟英从自身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出发,建议要注重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生态。“好教师是在教育教学岗位的实践中历练出来的,我们应当探索从考核评价、职称评审、氛围营造等方面建立健全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的制度保障。”她认为当前要统筹各项教学活动和课后服务,一以贯之地严格规范并精简非教学性事务,切实保障教师能够常态化开展集体教研和备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这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职普融通这一教育新模式在我市崭新亮相。回顾几个月来的办学历程,市政协委员、市二中副校长张春生感触颇深。“市二中分部是我市职普融通的办学主体,我们通过为学生搭建多元的发展桥梁、构建包容的校园文化,不断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精神。”在他看来,职普融通的核心精髓在于“融通”,要将不同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构建跨学科、跨领域、多维度的综合课程体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校家社协同育人,“育人”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机制”是保障。“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既要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也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市政协委员、发促会秘书处秘书科科长叶贵建议道:“要探索组织多维度的家庭教育培训课程,不断提高家长的认知和能力,注重正面价值观的传递,充分发挥家庭作为‘第一课堂’的作用。同时,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帮助孩子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