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张建农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寒冬将尽,春节悄然而至。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儿时过年的种种情景宛如一幅幅鲜活的画卷,在记忆深处徐徐展开,那些充满烟火气与欢乐的片段,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久久回味。
六十年代初,我随父母举家搬迁到远离县城的一所中学——扬中县八桥中学。寒假后校园格外冷清,只有随父母住校的几个小孩偶尔去操场玩耍。
临近春节,校园不远处的八桥小镇开始热闹起来,店里商品琳琅满目,肉摊,鱼行,以及本就不宽的街道两侧排开了提着菜篮的农户,在集市上卖着各种蔬菜及农副产品,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叫卖酒糟红粉之声不绝于耳。
校园里几户教师家里也开始忙碌起来,我母亲忙着弄菜馅,包圆子,蒸馒头、包子,包馄饨。
父亲则是精心准备着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其中咸猪头肉切片是我们家每年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冷盘。从腌制、晒干、蒸煮等都是我父亲亲手制作,鲜香味美着实深刻。
除夕夜,是儿时过年最令人期待的时刻。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厨房里便升腾起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一家六口围坐在饭桌上,我们兄妹四个孩子看着满桌丰盛的菜肴,早已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品尝着佳肴美味。
吃完年夜饭,校园里的孩子们便在外追逐嬉闹,待到午夜十二点,周边村庄鞭炮齐鸣,烟花高升绽放出璀璨的火花,照亮了整个天空,光彩夺目。我们挥舞着烟花棒,奔跑在院子里,那欢快的笑声和烟花的“嗞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新年的序曲。
正月里,校园周边的村庄田野上,满眼都是穿着色彩鲜艳新衣服的人群,他们走亲访友串门拜年,孩子们则兜着衣服,装满拜年时各家各户给的爆米花及糖果。大街上及村庄里更是锣鼓喧天,扭秧歌,崴花船、打连厢(枪)、唱麒麟、舞龙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打连厢(枪)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表演者手持连厢棒,随着锣鼓的节奏,翩翩起舞。连厢棒是一种特制的木棒,上面系着彩带,舞动起来,彩带飞扬,十分好看。表演者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服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时而围成圈,时而排成行,动作灵活多变,步伐轻盈欢快。连厢棒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敲打着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宛如一曲欢快的打击乐。我们这些小孩子眼花缭乱,打连厢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儿时过年的场景已渐行渐远,但它们却永远镌刻在了心底。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虽然春节的庆祝方式有了诸多变化,但那份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从未改变。每当春节临近,我总会想起儿时的那些欢乐时光,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那种人与人之间朴实无华的真情,如同一盏盏温暖的灯塔,在岁月的长河中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成长的旅途中,始终怀揣着希望与温暖,勇敢地追逐属于自己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