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难忘“度三春” 下一条:中医文化创意诗二首
一个名字背后的特殊记忆
  2025-03-17

  □ 陈继麟 人的名字是带有时代色彩的,往往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潮流。我家小女儿陈拥军的名字背后却印刻着一段惊人的特殊记忆。 那是1969年4月的一个夜晚,我抱着病危的女儿跃芬,站在永胜公社医院的走廊里。惨白的日光灯下,女儿跃芬的小脸泛着青紫,每一次艰难的呼吸都像一把钝刀,剜在我的心上。 “必须马上接氧!”医生的话像一记重锤。可当时的公社医院,没有氧气设备,要到二十里外的县医院才有。那个年代民间没有汽车,县医院也没有救护车。时间就是生命,怎样才能尽快到达县人民医院?! 我冲出医院,直奔永胜公社办公室借电话向驻扬中的部队求助。夜风呼啸,吹得我睁不开眼,却吹不散我满心的焦灼。远在县城三茅镇的部队值班室里,值班战士听完我的求助,立即向上级报告。不到二十分钟,一辆带车厢的军用摩托车就停在了永胜公社医院门口。 引擎的轰鸣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对面公社大会堂里正在放映“迎九大”的电影,银幕上的光影投射在窗棂上,忽明忽暗。摩托车的声音惊动了观众,有人推开窗户张望,不知是谁带头喊起了“向解放军致敬!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音此起彼伏,在夜色中回荡。 车灯的光束刺破黑暗,像一道希望的光芒。我和妻子轮换抱着女儿,感受着她微弱的呼吸。解放军战士专注地驾驶着,夜风呼啸着从耳边掠过。半小时的路程,却仿佛几个小时那么漫长。 到了县医院的门口,医护人员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手中的氧气袋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像天使的翅膀。经过抢救,女儿终于转危为安。一周后,我们带着重获新生的喜悦出院了。 我们实在压抑不住对解放军的感激,出院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部队驻地办公室。望着那面鲜红的军旗,我决定将女儿的名字改为“拥军”。学校班级的点名簿上也都将陈跃芬改为陈拥军。这不仅是为了铭记解放军的救命之恩,更是要让这个特殊的时代印记永远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 弹指一挥间!如今,五十五年过去了。每当我唤着“拥军”这个名字,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就会浮现在眼前。摩托车的轰鸣、此起彼伏的口号、解放军战士坚毅的侧脸,还有那束划破夜色的车灯光,都已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永远定格在那个特殊的春天里。 “拥军”这个名字,承载着一段历史,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温度。它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那个特殊年代军民鱼水情的生动写照。每当听到“拥军”二字,我仿佛又看到了那面在春风中飘扬的军旗,听到了那个夜晚此起彼伏的口号声,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温暖与力量。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47435488
位访问者
本年度:91708779 本月:16442998 今天:47619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