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杨峻岭
建筑是凝固的旋律,一栋栋设计精美的建筑就是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驻足观赏,让人流连忘返。跨越百年时光隧道,上海随处可见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设计元素。建筑设计师的梦再次萦绕在我的心头。
外滩是国内 (甚至全世界)高密度、高规格、统一主题、多元文化背景的历史建筑群之典范,这得益于1843~1941年间上海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城市定位。作为上海城市文化名片之一,外滩是我常去的历史街区。
30座外滩历史建筑从1872年持续到1994年,风格涵盖哥特式、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业主来自中、日、美、英、俄、法(曾有德国)等国,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实至名归。外滩第一座建筑亚细亚大楼(AsiaBuild-ing)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格为折衷主义,位置在中山东一路1号,建设于1916年,和高耸瘦削的字林西报大楼 (NorthChinaDailyNewsBuilding)、江海关大楼一样,风格都为折衷主义。沙逊大厦(SassoonHouse)是外滩最高建筑,建设于1929年,现为豪华的和平饭店,装饰主义风格;大北电报公司大楼融合泰国文化元素;汇丰银行大楼(HSBCBuilding)建筑外观恢宏雄伟,内部装饰精美,古典主义风格;麦加利银行大楼(CharteredBankBuilding)是英国文艺复兴建筑实例。
外滩绵延一公里都是十里洋场时期留下的印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中国屈辱的记忆,也是各国建筑师绽放异彩的处所。岁月不居,聚散有时,侵略者离开这里,只有建筑是永恒的。和平饭店底部十层齐整规范,大理石饰面,加以欧式的花纹点缀门窗,大家风范,顶部就是一个三角形,尖尖的角展示她的卓尔不群。除了外滩万国建筑外,上海现在也已成为中国现代派建筑的陈列馆了。
外滩对面的陆家嘴是一个凸出的地方,黄浦江在这里形成一个弧线,体现上海精神海纳百川,和香港维多利亚港、纽约港一样,都是人才、财富荟萃。建筑汇聚财气,风格各异,金茂大厦是模仿古塔造型,上海中心是一个圆柱体旋转的造型,设计理念真是巧夺天工。
我每每惊异于建筑师的神机妙构,仿佛是神仙下凡一般。南京东路步行街入口处,世贸大厦直刺苍穹,有香港中银大厦异曲同工之妙。那是贝聿铭从中国竹笋节节拔高的韵味中得到灵感,成为重要新闻的主画面。我曾经多次尝试涂鸦了解他的思路,正方形对角线形成四个三角形,然后在16层、38层、45层、66层楼顶逐个削去其中一个三角形,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在图纸的中央形成一个20多米见方的正方形,四周布置四个三角形所在楼层独立电梯。后来我在百度中找到了它的平面、立面设计图纸,令我拍案的是我的思路与此如出一辙,只是他的设计更加细致、专业。
高楼大厦固然是建筑设计的金字塔,需要经过象牙塔历练过的专业人才精心打磨,体现设计的复杂元素;在上海徜徉街头,可以欣赏老上海的味道,沉浸其间也是真的很享受。
来到徐家汇附近的天平路,除了武威大厦外,宋庆龄故居旁的民宅设计都很精巧。两三层小楼,青砖红瓦,水泥立面,上带小阁楼,深宅大院。中间是大窗户,百年历史的房子和扬中今天的别墅相似。这样的房子门口,一位老人正在椅子上悠闲地缝补,或者读书看报。在高大梧桐树的下面,阳光在树叶的缝隙间洒下,色彩斑驳。围墙的栏杆、楼顶的挡墙、罗马柱、大理石雕花构成的立面结构都彰显主人品位不凡。最有心的是一座幼儿园的临街窗口,全部用一盆鲜艳的花作为可爱的打扮,怎么看都是一幅画。
从小时候我就喜欢设计建筑,画家里建房图纸,梦想大学就学习建筑设计。记得1983年上初一那年春天,家中建三间瓦房,可让我烦心了,放学回家就开始画图;23岁建楼房,从姑父那里拿回来的图纸多次修改;45岁建别墅画的图纸就更多了,可惜百密一疏,建好后还是有好多遗憾。
如今成为建筑师不能圆梦,那就当作爱好转行文学,到了哪里都爱看、拍心仪的建筑,每有心得便叙之于文,聊作慰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