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明正统十四年(1449)
佛教信徒集资于今长旺乡积善村建兴隆庵(俗称老庙)。
清顺治年间(1644~1661)
驻京口八旗营在德兴洲北部(今丰裕乡)围地3800亩为养马之地,设营驻军。
清康熙年间(1662~1722)
泰兴县知县宋生在太平洲建“义学”1所。
清雍正年间(1723~1735)
朱锦霞(住青龙桥,今油坊镇六墩村)出海贸易,获利致富,曾九次运粮至江西赈济灾民,雍正皇帝赐“存心施济”匾,予以褒奖。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丹阳县将鸣风洲沙滩3573亩拨归鸣凤书院,滩地收益作书院士子膏火之费。
清嘉庆十年(1805)
邑人姚炳荣等创建中心沙至江南惜字洲渡口。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7月,英舰侵入长江,慑于圌山要塞炮火威力,不敢前进,舰上部分士兵登上育婴洲骚扰抢掠。
清咸丰年间(1851~1861)
丹阳县人许德元、许子清在青龙镇(今兴隆镇)开设松柏堂药店。清咸丰十年(1861)洲人组织团练,自保身家。太平洲设保婴局收养弃婴(镇江城内育婴堂因战被毁)。
清同治四年(1865)
清政府设水师衙署于太子洲之团沙。清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以太平洲在大江中,分属江都、甘泉(今邗江)、泰兴、武进、丹阳、丹徒六邑,郡守李仲良请设太平书院于龙王庙(今长旺乡中心校所在地),院内有横匾题曰“六邑观摩”。
清光绪六年(1880)
邑人何士俊乡试中举。
清光绪七年(1881)
太子洲增设千总1员,士兵13人。
清光绪十年(1884)
省沙田局于三、育婴洲等渡口设义渡分局。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邑人李若根、李德仁父子贩运竹器至日本,新加坡、缅甸等国贸易。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8月(农历七月)大水,太平洲江堤半数以上溃决,水灾严重。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上海内河招商局设支局于武进荫沙,经营常州至上海、小河至镇江、常州至沙家港等班轮。
清光绪三十年(1904)
因海门厅坍没,两江总督端方奏准设太子厅,单独建置,设太平厅抚民府治太平洲。将丹徒、丹阳、江都、泰兴四县所辖太平洲老额田滩划归太平厅。
富绅田佩绅于太平禅院(院址在今新坝镇新宁村)创设蒙学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太平厅同知钱锡林于三茅宫设抚民府。
丹阳县将鸣凤洲、抵额里洲、抵额外洲、团洲外沙老额、团洲外沙升科、大泡子、小泡子等地划归太平厅。
丹徒县将乐生洲、宝晋洲、育婴洲、德兴洲、细民洲、永安洲、请佃洲、蒋家沙、轮船沙等地划归太平厅。
江苏省许多县遭受水灾,太平洲受灾严重。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泰兴县将复生洲、复德洲、在我洲、太中洲划归太平厅。
江都县将补漕洲、益寿洲划归太平厅。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太平厅同知蒋育芬迁厅治于下八桥镇。
清宣统二年(1910)
下八桥镇始设官办邮寄代办所。
清宣统三年(1911)
农历七月大水,太平洲江堤多处溃决,农田遭淹,秋熟严重歉收。
江苏省水上警察第一厅第二区二分署驻镇海庵。
10月,改太平厅为太平县,抚民府改称民政长公署。
太平县设警务长1员,警察24人。
民国元年(1912)
实行市乡制,全县划设1市7乡,各市乡自治机构议事会及董事会相继成立。
东新港始辟轮船码头,大达、大通轮船公司往返上海、霍家桥间之客轮停靠东新港。
民国2年(1913)
太平县民政长公署改称太平县知事公署,民政长改称县知事。
8月29日(农历七月二十八日)下八桥太平县知事公署被抗税群众焚毁。
10月,县知事秦汇生迁县治于三茅宫。
新坝李天祥、蔡恒登等率农民多人进行抗租斗争,焚毁金山寺在新坝的浮玉山庄庄房。
民国3年(1914)
1月,太平县改称扬中县,隶属金陵道。
三茅庵镇改称三茅市(1929年又改称三茅镇)。
扬中所产柳箱、夏布、凉席畅销新加坡等地。
民国7年(1918)
江苏省警察队1团4营左队驻扬中。
扬中县改学务课为劝学所,受县府监督。
全县创办12所初级小学堂。
民国8年(1919)
11月17日,江苏省长齐耀琳奖励扬中县江堤建设有功人员,张宽、王渊泉、杜宝善、张友云、唐清源、王国宾获一等奖章;冯有典、李培、徐凤翔、黄子宽、潘漱清获二等奖章。
民国10年(1921)
三茅市附近民众开展抗税斗争,捣毁县公署。
在三茅市建成县民众体育场1座,场址在今县政府院内西侧。
农历七月大水,新坝、中心沙等地农田全被淹没。
县设公安科,在新坝、老郎、油坊、下八桥设公安分局。
民国11年(1922)
创办扬中县高级小学堂1所,校址在三茅市鱼巷弄。
民国13年(1924)
春,扬中文士朱宝鎏,朱琴、祝尧三等创办“存粹文社”于达兴庙,至1927年停办。
民国14年(1925)
县改组劝学所,设教育局。
民国15年(1926)
三茅市邮寄代办所升格为三等局。
创建农民教育馆,馆址在龙王庙。1934年改名民众教育馆。
民国16年(1927)
5月,江苏省废金陵道,扬中县知事公署改称扬中县政府,直属江苏省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5月,国民革命军十七军司令委派梁廷琛为扬中县县长。
废除市乡议事会及董事会,改设新坝、三茅、乐善、永安、城区、永胜、三义、南阳8个行政局。孙传芳部梁鸿恩师白宝山旅溃军经过县境,骚扰人民。
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派特派员来扬中组成中国国民党江苏省扬中县特别委员会。
民国17年(1928)
7月19日(农历六月初三)大水,全县堤岸倒塌数十处,淹没稻田近万亩。
7月,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派特派员来扬中,组成中国国民党江苏省扬中县党务指导委员会。
县建立保安队。
下洲三干多农民,为索取二五库券,冲击县政府,焚毁政府文卷及县长茅乃封的住所。
民国18年(1929)
3月,国民党扬中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改称中国国民党扬中县执监委员会。
8月,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步兵第三旅五团一营二连来扬中驻防。
新坝金山寺庄房的佃农数百人到县政府要求减租,因政府不允而捣毁县政府大门。
废县行政局,设太平、丰乐、永成、永胜、三阳5个区。
废行政村制,实行闾邻制,全县划分为113乡,8镇,1219闾,5287邻。
县区两级建立保卫团。
民国19年(1930)
1月,国民党扬中县区党务整理委员会主办的《扬中民报》创刊。该报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刊,1947年复刊,刊行至扬中解放前夕。
全县学产、公产实行化佃为粮。
第四区农民林志瑞等人拒缴购枪捐,捣毁第四区保卫团团部。
县建立盐务缉私队,队长卢松年,有职员10余人,枪10余支。
民国20年(1931)
8月,大水,全县江港堤决口32处,受灾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淹死119人。
全县农民愤于扬中县建设事务所不修圩堤,将该所的器具全部捣毁。保婴局改为救济院。
“九·—八”事变后,县保安队扩编为1个中队。
民国21年(1932)
县公安局、教育局改名第一科、第三科。
全县121个乡镇合并为53个乡镇。
民国22年(1933)
3月,扬中县隶属江苏省第一督察专区。
7月,朱春晖等人抗拒大通轮船公司征用土地,捣毁大通公司在东新港的房屋。秋,蝗虫成灾。
秋,扬中试行保甲制。
11月,下洲万余农民拒缴田赋附加税,火烧国民党县党部常务委员张子诚、区保卫团团长刘焕章、大地主杜三(杜楚卿)等7家的房屋,后称之为“火案”。
12月,扬中县隶属江苏省溧阳督察专区。
民国23年(1934)
春,扬中县长冯沛三因“火案”—事受到各方压力,在镇江焦山投江自杀。
夏,大旱,秧苗无法移栽。江苏省农民银行在扬中设立办事处。
废闾邻制,实行保甲制,全县划为53个乡,348个保,3583个甲。
县长洪康燮鼓励发展蚕桑,当年全县蚕茧产量达4495担,省政府命名扬中县为“蚕桑模范改良区”。
张献之在鸣凤乡创设“江东蚕种制造场”,年产寿字牌蚕种6000余张。
扬中县实施义务教育,举办塾师讲习班5期,受训塾师430人,检定合格328人,到全县各地改良私塾任教。
民国24年(1935)
夏,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在扬州举办“公民训练师资养成所”,李培根、左光华、冷瑞麟、陈岗等20余人前往受训,回扬中后训练壮丁。
12月5日,省拨款架设的镇江至扬中长途电话线路竣工,开始通话。县政府成立“戒烟委员会”,强制吸毒者戒烟。
全县增设国民义务小学25所。
推行成人识字教育,全县各地办“强迫识字班”,16至35岁不识字者均须参加。
因扬中滩外接涨、突涨之土地逐年增多,勘丈放领手续繁多,特设扬中县沙田分局主管此事,属省沙田局。
扬中县图书馆在三茅镇建立。1938年2月,日军侵扬时图书散失。
民国25年(1936)
1月,成立县地政局,开始清丈土地。8月,完成土地清丈及土地呈报等工作。
3月,民众教育馆改为中心民众学校。
建成直贯全县的土公路。
根据国民党政府《征兵令》,扬中县是年起开始征兵,采用抽签方式,确定应征对象。
农历五月,中心沙的双三、胜利等地遭受雹灾,麦子损失严重。
民国26年(1937)
“七·七”事变后,江苏省政府北迁淮阴,省政府令各地停止壮丁训练。李培根隐蔽训练用的枪支,准备组织抗日武装。
10月8日,日军飞机1架被圌山要塞炮火击中,坠落轮船乡,日军驾驶员2人被当地群众击毙,飞机残骸交国民党江南驻军。
秋,在龙王庙办一年制师资训练班,学生72人。
“双十节”,三茅小学师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11月,李培根去丹阳参加江南抗日自卫总团后,积极筹建扬中青年抗日自卫团。
民国27年(1938)
1月,爱国青年王子清等在八桥组织八桥镇商会联防队。
2月6日,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入侵扬中,驻三茅镇,数日后撤去。国民党扬中县政府解散。
2月6日,死囚吴老九、顾秉琪等乘日寇侵扬之机越狱,抢夺地方枪支,拼凑土匪武装。
2月21日,顾仙痴等组成伪扬中县地方治安维持会。
3月,李培根、赵良斌等在泰兴县成立苏南抗日同盟会。
4月,进驻扬中的国民党江苏省义勇军第一路第一纵队三团团长贾长富与伪军周广发及土匪武装田锦章等合流。
7月,扬中县青年抗日团成立。
8月,扬中县青年抗日团创办《青年》半月刊,积极宣传抗日,王德文、袁明福等具体负责。该刊1939年夏停刊。
9月,王子清、陈广德、王详、陈履仁、陈寒、梅苑等10余人,参加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指挥部张公任在泰兴举办的抗日宣传训练班学习后,经中共地下党员介绍,至丹阳县参加抗日游击队。
10月6日,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首次挺进扬中,贾长富部败逃。
10月9日,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主动转移江南,贾长富部重犯扬中,在观音庵(油坊七墩子)、老郎街西义冢地杀害抗日青年20余人。
10月,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政治部战地服务团中共党支部在镇江县姚家桥成立,王子清任支部书记。
秋,清初新涨的玉带沙(在今永胜乡东)全部坍入江中。
民国28年(1939)
1月9日,日军夜袭三茅镇,原国民党县政府用房一三茅宫被焚。
3月,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第二次进驻扬中,全歼贾长富团。挺进纵队司令部设老郎街。
4月11日,挺进纵队战地服务团团长王子清遭叛军方钧部参谋长倪健杀害。月底,李培根接任团长。
4月15日,挺进纵队平定叛军方钧部。
4月,陈毅在老郎街视察工作时对管文蔚说;“你们打得好,有了扬中,我们过江就容易了。这块跳板你们一定要守住,不能丢失。”
5月,挺进纵队同意国民党政府委派潘炳英为扬中县县长,县政府机关设在龙王庙。
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虞清为国民党扬中县党部书记长。
组成国共两党联合的扬中县抗日动员委员会。
5月,陈毅、吉洛(姬鹏飞)来扬中视察,1周后离扬。
扬中县农民抗日联合会、青年抗日联合会、文教抗日联合会、妇女抗日联合会相继成立。
夏,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创办《群众导报》,陈毅题写报头,后改名《中流报》、《前进报》,1945年10月停刊。
恢复扬中县师资训练班,地址在高兴桥庆善公所。成立中共师训班党支部,陈寒任支部书记。
8月10日,挺进纵队某部一连战士用步枪击落日机1架,飞机坠于板儿沙江边。日机驾驶员2人被击毙。11日,日军前来报复,烧毁民房70多间。
8月13日,在下八桥镇广善堂广场召开各乡儿童团纪念抗日两周年大会。
8月,中共扬中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隶属挺进纵队党委。
秋,县政府在镇海庵创办中学生补习团。
10月底,叶飞率领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二路从江阴来扬中休整,与管文蔚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在下八桥镇广善堂广场(今八桥中学校内)会师,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下辖4个团。
11月中旬,中共扬中地区工作委员会改称中共扬中县工作委员会。
12月28日,扬中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决定,禁放高利贷,劝谕减息,发动全民加强冬防,扩大干部队伍,举办青训班,疏浚河道。
民国29年(1940)
1月初,挺进纵队大部分转移至苏北,由参谋长张开荆率少数战士留扬中坚持斗争。
1月11日(农历腊月初三),日本侵略军分13路侵犯扬中,上岸后大肆烧、杀、抢,3天内共杀害干部群众100余人,设在龙王庙的国民党县政府被焚毁。
1月,汉奸顾仙痴等组成伪政权“扬中县自治委员会”。
1月,顾仙痴兼任汪伪国民党扬中县党部主任委员。
2月,中共扬中县工作委员会改称中共扬中县委员会,李中任书记,属丹北中心县委领导。
2月,扬中县抗敌委员会(又称后援会)成立。
3月9日,挺进纵队四团一营三连在青龙桥伏击由三茅镇下乡抢粮的日伪军,俘敌4人,缴获长、短枪4支。
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安霖生为国民党扬中县党部书记长。江苏省政府委刘际唐为扬中县政府县长。
4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李培根任县长。县政府设6个科,全县划分5个区,均委派了区长,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5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颁布减租减息命令。
6月,丹北中心县委决定,将原属武进县的中心沙划属扬中县,改为扬中县第六区。
6月28日,陈毅经扬中渡江北上。
8月17日,县抗日武装在徐家墩子歼灭第一别动大队薛德裕部,薛被击毙。
夏,大旱,栽秧缺水。
12月,李培根调任镇江县政府秘书长。
民国30年(1941)
年初,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王龙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开挖港道。
5月,沙家港一带流行霍乱,7日内死亡16人。
7月,王龙调任山南县县长,施光前接任扬中县县长。
7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建警卫营,共100余人。久旱无雨,飞蝗成灾。抗日民主政府发动群众扑灭蝗虫。
8月上旬,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王言率部镇压中心沙黄旗会会长张玉槐发动的反革命暴动,张玉槐被活捉后处决。
9月4日,伪十九师连长董瑞龙率部伙同泰兴县大刀会袭击驻中心沙的扬中县委、县政府机关,县委书记杨明被捕,11日在泰兴县城壮烈牺牲。
9月16日,扬中、武进警卫营配合新四军苏南第四保安司令部五十一、五十四团及特务大队各一部,在荫沙口、黑木桥、中心沙,歼灭扬中县伪警察大队2个中队,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100余支,大队长周广发被活捉后枪决。
民国31年(1942)
1月5日,新四军苏南第四保安司令部五十—团一连,在扬中县武装配合下,夜袭东新港伪据点,捣毁碉堡,俘伪警察30余人,缴获全部枪支弹药。
5月25日,中共路北特委敌工委员会主任王龙与扬中县县长施光前巧施反间计,借日寇之手枪杀汪伪扬中县警察大队长季广根。
8月28日,王龙率县警卫营一部袭击二墩子港伪据点,炸毁敌汽艇1艘,击毙艇长,俘20余人,缴获枪20余支。
9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将全县6个区合并为3个区。中心沙的党组织暂由武进县委代管。
汪伪扬中县政府成立,直属伪江苏省政府,顾仙痴任伪县长。
汪伪扬中县政府建立县保安中队。
民国32年(1943)
1月,汪伪扬中县政府在三茅镇建一小型发电厂,电力主要供三茅镇日伪机关照明。
3月,汪伪扬中县政府改称扬中特别区公署,丁雨霖为署长。同年6月,恢复原称。
3月,汪伪县政府封砍民间树竹,强迫7万多民众在沿江堤岸上扎起篱笆障,作为封锁线,长达48.5公里。同时扩大城区封锁线,环绕三茅镇加挖壕沟,并筑土城。
3月,汪伪县政府扩建保安大队。
3月,汪伪在扬中开始全面“清乡”,投入兵力1000余人,日军警备队100余人,伪江苏省保安队1个中队,清乡警察1个中队,伪第一方面军三师2个加强连,县保安队及警察400多人,敌特工站侦缉队六七十人。抗日民主政府开展反“清乡”斗争。
9月,中共丹北中心县委宣告反“清乡”胜利结束。
5月1日,汪伪扬中县警察局侦缉组改组扩建为侦缉队。警察局204人增至308人。
5月21日,汪伪扬中县政府成立县自卫总团。
农历七月大水,江港堤多处决口,仅永胜乡即被水冲毁房屋83间,淹死13人。
民国33年(1944)
年初,中共中心沙组织复归中共扬中县委领导。
11月19日,丹北独立团与扬中县警卫营在伪九师八团三营十连连长罗云高率部起义配合下,一举拔除下洲全部敌伪据点,击毙日军20余人、伪军3人,俘伪军官兵200余人,缴枪200余支。
民国34年(1945)
5月12日,新四军苏中五分区部队在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武装配合下围攻新坝伪据点,伪军中队长乐晓东率部投诚。
5月17日,新四军苏中五分区司令员韦永义指挥特务一团,在扬中、武进警卫营配合下,攻打中心沙,俘伪军1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近100支,解放了中心沙。
5月25日,苏中五分区司令员韦永义率部在扬中县警卫营配合下攻打伪县政府,活捉伪县长章谋。
6月,扬中县青年剧团和八桥话剧团成立。
6月28日,苏中五分区特务一团和扬中县警卫营在思议港同日军遭遇,并在公济桥和唐家桥展开激战,毙敌25人,生俘1人。
7月15日,经扬中县抗日武装连续作战,日军退出扬中,抗日军民消灭日伪政权,伪县长郭占祺潜逃,扬中县全境解放。
7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下八桥镇创办八桥初级中学。在高兴桥办“培根简师”,培训革命干部。
9月19日,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龙王庙召开公审大会,宣判汉奸顾秉琪、顾秉良、缪永宏3人死刑,当场执行。
9月26日,中共扬中县委、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龙王庙举行追悼王龙烈士大会。
11月5日,中共扬中县委、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党政干部奉命北撤,由特派员张恒柏(方正鹄)负责留守工作。行前,县独立团发布了《告扬中同胞书》。
11月上旬,八桥初级中学改称私立八桥初级中学。
12月15日,国民党扬中县党部、县政府成员及武装人员进入县境。
12月15日凌晨,中共扬中县委书记吴翼、县长施光前奉命率党政军干部40余人回到扬中坚持斗争,在封头坝和国民党部队九十四军二十六师七十八团发生遭遇战。吴、施等转移到泰兴永安洲。
12月下旬,国民党扬中县政府颁布“自首、自新”办法,强迫中共党员、干部和民兵“自首”,搜捕革命干部,群众,杀害63人。
民国35年(1946)
1月22日中共扬中县委书记吴翼和县长施光前派吴中等到扬中下八桥地区侦察国民党党政军情况,历时5天,完成任务后返回泰兴七圩港驻地。
2月,原抗日民主政府第三区助理吴一飞被捕叛变,供出扬中留守情况,并帮助国民党县保安队队长申炳权等到处搜捕中共地下党员。
5月,扬中县国民党临时参议会组成,戴中闳任临时议长。
5月5日,中共留守人员张建新、刘晓阳等在德云乡遭国民党扬中县保安队包围,张建新、李茂富当场牺牲,刘晓阳等突围。
10月,国民党扬中县政府根据《兵役法》征兵,沿用抽签法,适龄青年不肯应征,政府采用强制性的“抓丁”办法完成征兵额,当年秋,强抓壮丁100名。
国民党扬中县政府在三茅镇开办扬中县立师资训练班,学生50余人。
国民党扬中县政府在三茅镇设“感训所”,强迫中共党员和革命干部“自首、自新”,分批“感训”。
私人集资在三茅镇开设民办官管的扬中县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3人,病床2张。
民国36年(1947)
2月上旬,朱尊华、刘晓阳等,分别在中洲活动,均遭国民党扬中县保安队包围,朱尊华、刘晓阳等被捕。
2月,国民党扬中县政府将私立八桥初级中学收为公办,更名为扬中县立初级中学。
3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决定将中心沙划属扬巾,西来镇改名兰陵镇。
4月,张子诚等以私人名义创办《扬中正气报》。
春,国民党扬中县政府在雷观乡试办农民投股形式的“生猪合作社”。
7月,国民党扬中县政府撤区并乡,全县分新坝、油坊两个区署,将原52个乡镇合并成14个大乡,第六区中心沙(后改称五沙区署)所属乡镇未合并。
7月,扬中县国民党参议会正式成立,张子诚任议长,陆如模任副议长。
8月24日,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扬中县分团成立。秋,国民党扬中县政府强抓壮丁100余名。
12月,国民党政府筹备召开“行宪国民代表大会”,扬中县举行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竞选,赵友培当选为代表。
民国37年(1948)
春,国民党扬中县政府撤销两个区署,实行县、乡直接领导。
春,扬中县成立党团合并委员会,办理国民党员、三青团员登记手续,进行党,团合并事宜。
6月19日,国民党扬中县县长卢甲三下令将朱尊华,刘震东、刘晓阳、陈金保、高天赐等革命干部5人杀害。
10月22~25日,在县立初级中学(今八桥中学)举行全县中小学生联合运动会。
秋,冬,国民党扬中县政府两次强行抓丁。
12月8日,中心沙发生抗丁暴动,国民党扬中县政府被迫取消五沙区署。
民国38年(1949)
春,船民陈广发、徐官福等驾驶10数条木船,突破敌封锁线开往苏北参加渡江作战,运送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徐官福受到部队奖励。
4月上旬,中共扬中县委员会在江都县嘶马镇鲍家庄成立,陈寒任书记。
扬中县人民政府在江都县嘶马镇鲍家庄成立,陈寒任代县长,陈忠廉任副县长,属苏南行政区镇江专员公署。
4月21日,扬中县部分北撤干部、战士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的渡江战斗。
4月22日,扬中县全境解放。
4月下旬,全县开展支前运动,筹借粮食154.85万公斤,柴草101万担,马料1.2万公斤。
4月下旬,全县中小学相继复课,原扬中县立初级中学改名扬中县初级中学。
5月1日,建立扬中县金库,(即中国人民银行扬中县支行前身)。
5月,建立扬中县武装总队,各区建区中队。
8月19日(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大水,全县决堤65处,淹没农田6.5万余亩。
1949年
10月1~3日,召开扬中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剿匪、征粮等决议。
10月,开展民主改革,废除保甲制,建立村组制。全县划分为4个区,58个乡,527个村,3654个行政小组。
11月,扬中县人民政府设司法科。
11月,成立扬中县农民协会。
12月,全县各乡、村举办冬学民校,开展农民业余教育。
12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扬中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1950年
1月,成立扬中县供销合作总社,各乡相继建立基层供销社。
3月,建立扬中县人民教育馆。10月改名扬中县人民文化馆。1953年改名扬中县文化馆。
4月,建立中国人民银行扬中县支行。
6月,成立扬中县人民检察署。
6月,东新港水上派出所干警抓获水上武装匪特周富广、王小二等7人。
7月,创建县发电厂,厂名为“公私合营扬中县电厂”。1951年改为地方国营。
9月,成立中共扬中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10月23~25日,召开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有关土地改革、征收秋粮等工作的决议,选举成立了扬中县土地改革委员会。
11月10日,成立扬中县人民法庭,设正副审判长。
12月,县公安机关破获反革命组织“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镇、丹、武、扬行动纵队”,抓获28人。
创建县国营农场。建立百货公司营业所,土产公司批发处等7个国营商业机构。
1951年
1月6日,召开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成立扬中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1月,成立扬中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3月,成立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扬中县分会。
3月,全县完成土地改革。
4月,建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镇江支公司扬中特约代理处。
5月6~8日,在原民众体育场举行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6月,常州市人沈国荃在长旺乡创办扬中火柴梗片厂。
秋,三茅区厚生乡试办第一个临时互助组。
8月,建立扬中县血吸虫病防治站。1958年改名扬中县卫生防疫站。
10月,实行邮电合一,成立扬中县邮电局。
11月13~16日,召开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讨论开展大生产、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事项。
11月17~19日,召开扬中县第一届工商业者代表大会,成立扬中县工商业联合会。
11月,成立扬中县人民武装部。
11月,在三茅乡的夹江套滩围垦团结圩,面积200余亩。
12月,全县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冬,成立扬中县轻工业建设委员会。
1952年
2月,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扬中县首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青年团扬中县第一届工作委员会。
2月,全县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3月27~29日,召开扬中县第一届工人代表大会,成立扬中县总工会。
9月,扬中县初级中学迁至县城,在三茅镇南关帝庙新建校舍,原八桥初级中学改为县中分部。
10月17~19日,在三茅镇举行扬中县第—次物资交流大会,参加贸易者28000余人,成交总额25716万元(旧币)。
11月1~4日,举行扬中县第二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11月,全县掀起互助合作热潮。
1953年
3月,八桥乡成立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黄美善任社长。
3月,青年团县工委改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扬中县委员会。
5月1日,成立扬中县人民法院。
5月21日,中心沙遭受严重雹灾,夏粮基本失收,倒房压死1人。
6月25日,成立扬中县选举工作委员会,实行全民普选。
6月,各乡相继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
8月,八桥乡幸福农业生产合作社创办扬中县第一个信用互助小组。
11月,成立扬中县妇幼保健所。
国家对粮食油料实行统购统销,全县粮油由粮食公司统一经营。全县7户私营粮店、40户粮行、250个油饼摊贩均停业或转业。
1954年
7月10~13日,召开扬中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157人。
8月17日,江水猛涨,全县决堤140处,19个整乡和8个乡的部分地区遭灾,被淹农田10.76万亩,淹死30余人,受灾19574户,72660人。
11月3~18日,召开中共扬中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
11月,中共扬中县委撤销农会,成立农村工作部。
12月,扬中县人民检察署改称扬中县人民检察院。
12月31日~1955年1月1日,大雪,积雪深30~40厘米。
县制定《粮食计划收购细则》,全面实行粮油统购统销。
冬季,全县群众全面修建江港堤,加高加固,共完成土方485.74万方。
国家实行棉布统购统销,扬中县的棉花由土产公司经营,全县77户棉布商店改为经销代销的14户,转业的63户。
1955年
春,政府组织沿江困难农户459户2068人移居溧阳、句容、金坛等县;400多户1600多人移居武进、丹阳、昆山等县。
5月1日,扬中县人民政府改称扬中县人民委员会。
夏,扬中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全县59个乡镇合并为25个乡镇。
9月,扬中县初级中学分部改为扬中县八桥初级中学。
10月29~31日,举行扬中县第三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10月,成立扬中县新扬京剧团。
评出县级农业劳动模范18名、水利劳动模范17名。
设立肃清反革命办公室,开展肃清反革命运动。
中共扬中县委成立党员训练班。1958年改称党校。
1956年
2月,扬中县改属扬州专员公署。
3月,创办县小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
4月21~25日,召开中共扬中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4月,创办江苏省新华书店扬中支店。
5月6日,成立扬中县体育运动委员会。
5月10日,成立扬中县商业局。
夏,连遭数次台风袭击,沿江471户倒坍房屋963间,大水破圩24个。
8月27日,扬中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全县25个乡镇合并为15个乡镇。
8月,建立中国农业银行扬中县支行。
9月,县初级中学增设高中班,改名扬中县中学。新建新坝、老郎(后改名兴隆)初级中学2所。
10月29日,沙家港铺设过江电缆竣工。
11月10~12日,举行县第四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11月26~30日,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123人,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和财政工作报告等,选举正副县长。
11月28日,扬中县改属镇江专员公署。
12月1日,成立扬中县种子站。全县发展种子田1.3万余亩。
兴建沙家港升降式栈桥码头。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全县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85个,入社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9.3%;
全县454名手工业者参加了合作组织;
全县私营工业企业组成集体所有制工厂18个;
全县私营商户组成公私合营商店18个,合作商店62个,经销代销店23个,个体商贩398户未参加组织。
成立扬中县渔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
元旦,中共扬中县委机关报《扬中报》创刊。1961年停刊。
5月4~5日,在扬中县中学举行扬中县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
6月1日,三茅至沙家港砂石公路建成通车;同日,建立扬中县汽车站。
8月,成立扬中县红旗锡剧团。
9月20日,开始整风运动。
10月30日,扬中县人民委员会决定撤区并乡,实行县乡两级制,将全县15个乡镇合并为12个乡镇。
11月2~3日,举行第五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成立扬中县法律顾问处,一个月后撤销。
农业劳动模范张茂德、黄美善去北京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1958年
年初,建成扬中县图书馆。
3月,县文化馆主办的《扬中文艺》创刊。
4月10日,通西来桥的过江水下电缆工程竣工。
5月8~11日,召开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127人。
6月,中共扬中县委机关刊物《干劲》创刊。1959年停刊。
7月,创建县砖瓦厂,厂址在丹徒县大港乡赵村。
8月,建成扬中县烈士纪念塔。
9月19日,扬中县改属常州专员公署。
9月,县民政科在三茅镇港东十七圩埭创办全县第一个敬老院。
9月,创办县农业大学,有学员38人。1960年撤销。
春至9月,中学教育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全县创办农业初中32所,农业高中1所,计33个班级,学生1851人。
10月1日,建立扬中县气象站。
10月26日,成立扬中县人民公社,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撤销乡的建置,改称人民公社。全县共建9个人民公社。
10月,成立扬中县科学委员会。1959年改称扬中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11月13~19日,召开中共扬中县第二次党员代表会议。
12月4~6日,举行县第六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全县掀起大办工业的高潮,并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取消粮食“三定”,实行大购大销,因受“浮夸风”影响,虚报产量,农民自留口粮不足,造成严重后果。
全县掀起大办土农药、土化肥、土水泥的“三土”高潮,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民政科创办扬中县烈军属社会福利厂。
1959年
3~4月,进行第一次全县土壤调查。
4月22日,成立中共扬中县委劳动工资部。1962年10月撤销。
5月3日,八桥中学学生赵桂兰参加江苏省第六届运动会,在田径60米短跑比赛中,以8秒6的成绩破省纪录,平全国女子组纪录。
6月16日,中共扬中县委副书记雍立信奉命支援西藏。1961年12月在日喀则市委书记任内去世。
7月21日,建立扬中县档案馆。
8月,何家大港水闸建成。
三茅镇至八桥镇砂石公路建成通车。
8月29日,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支边人员1019人启程赴新疆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夏,引种甘薯成功。推广种植红花草、苕子、田菁和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绿萍称“三水一萍”等绿肥新品种。
10月1日,成立扬中县戏剧学校。后改名扬中县京戏团,1979年6月撤销。
11月6~15日,举行县第七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12月9日,在雷公嘴创办建新芦厂。
建立扬中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县人民法院特赦在押犯11人。
1960年
1月17日,镇江市人民政府将姚桥、儒里、大路3个公社划属扬中县。
2月,成立扬中县防治病虫害指挥总部,开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工作。
3月,成立扬中县文工团。
7月18日下午7时许,三茅、八桥、联合、大路等8个公社受台风、暴雨、冰雹袭击,受灾1275户,倒塌房屋3018间,死4人,伤85人。
7月24日,扬中县改属镇江专员公署。
9月上旬,举行县第八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秋,疟疾流行,全县有4万多人患间日疟。
栏杆桥码头置备载渡船1艘,一次可载1辆5吨的卡车。
1961年
3月7日,姚桥、儒里、大路三个公社复归镇江市。
6月6日上午,丰裕、新坝公社一带遭龙卷风袭击,最大风力达11级,吹倒房屋703间,伤39人;雷击重伤1人,烧毁房屋9间。
6月,抄家港水闸建成。
8月20日,全县16万亩中稻,有59256亩遭受螟称灾害,新坝、丰裕、联合、三茅、幸福5个公社受害最重。
8月,县发电厂竣工投产,日发电750千瓦。
10月4~5日,26号台风影响县境,阵风10级,降大暴雨,水稻9万余亩受涝。
成立县物资局。
镇江水文站在抄家港设水文观测点,配专职水文观测员1人。
1962年
1月11~14日,召开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125人。
1960~1962年三年中,全县群众因营养不良而发生浮肿、消瘦、青紫等病症者为数甚多。
1963年
1月15~17日,召开中共扬中县第三次党员代表会议。
1月1日~3月1日,全县发生火灾34起,被烧121户,损失约7.7万元。
4月中旬~5月中旬,连续降雨219.3毫米,全县三麦受灾面积达15万亩。
12月25~28日,召开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142人。
1964年
4月13日,成立扬中县人民委员会安置领导小组。
4月17日下午,联合、丰裕、西来桥等地遭8级阵风袭击,伴有雷雨,毁坏房屋524间,伤6人。
夏,油坊公社新六墩大队(县级样板)八队,改种晚粳农垦58号,当年亩产达410.5公斤,推动了全县水稻品种的改良工作。
10月中旬,全县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县委抽调110名于部组成工作组,进驻各公社。
建立新坝、三茅、油坊、兴隆4个家畜配种站。各公社亦相继建立配种站。
开始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5年
6月,架设丹徒姚桥王宗变电所至扬中兴隆镇35KV输变电线路12.7公里,电线在长旺乡头墩子跨江,过江塔高58米。
建成兴隆变电所。
县召开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会议,成立扬中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
成立县农机公司。
县玉雕厂工人雕琢的“二龙戏珠”由上海贸易公司向外商换得新轿车6辆,价值人民币20万元。
1966年
4月9~11日,召开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77人。
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县工业系统出现停产闹革命的混乱局面。
冬,在外地上学的部分扬中籍大专学生回乡“串连”,纷纷建立“造反”组织,“打倒、横扫、夺权”之风遍及全县,致使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各级于部普遍被“靠边”、批斗。
8月2日,中共扬中县委成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
1967年
1月,县级机关造反派成立红色造反司令部,部门工作处于混乱状态。
3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扬中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取代扬中县人民委员会。
4月,由县计委、物资局、商业局、供销社、工业局、手工业局、煤炭石油公司等部门组成扬中县煤炭办公室,统一负责全县煤炭的计划、调运、节约、供销等工作。
5月,南京军区司令部、省军区训练处、八十一师,共派干部11人来扬中,加强扬中县军事管制力量。
1968年
3月,县公、检、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6410部队军管。
3月14日,扬中县结束军管,撤销扬中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在县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成立扬中县革命委员会,代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11月,县百货公司、糖烟酒公司、食品公司、水产购销站、酒厂合并成立扬中县生活资料社革命委员会。
1969年
5月,重建思议港水闸,拓浚思议港港道。
6月,县革命委员会内建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行使县委职权。
秋,扬中县火葬场建成。1984年改称扬中县殡仪馆。
撤销扬中县中学,新办城镇中学,原县中校舍改作工厂厂房,课桌凳、图书、仪器等被分光。
全县农村公社普遍实行合作医疗,分半保健、全保健两种形式。
11月17日,成立扬中县革委会上山下乡办公室,动员干部下放,并接受外地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回乡落户。
1970年
2月,在油坊公社光华大队(今振华村)建立烈士纪念碑,纪念因飞机失事、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而坠机牺牲的解放军9027部队王振华、王玉堂和姚发三位烈士。
3月,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师符大玲至非洲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地区弃巴医院任妇产科医师。1973年3月回国。
7月26日下午,长旺、兴隆、永胜、油坊等公社遭受11级暴风和雷雨的袭击,毁坏房屋200间,伤7人。
7月,建成二墩子港水闸。
10月,创建扬中县电子仪器厂。
1971年
2月15~17日,召开中共扬中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扬中县委员会。
4月,交通局成立联合运输指挥部,承办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业务。
8月,成立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11月,八桥公社新农大队下放教师李名方、蒋同宁夫妇试养河蚌培育珍珠成功,并向全县推广。
兴建扬中县化肥厂。
建立扬中县农业大学。1973年撤销。
年底,恢复扬中县中学。
1972年
5月,成立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6月21~22日,降水227.9毫米,7月3日,降水277.3毫米,全县15万亩低田受涝。
开沙(中心沙东)因洗坍竟全部坍没。该沙洲为清末涨成,民国20年(1931)后有田滩5000余亩,住农民700余户,4000多人。
1973年
10月1日,县商业局新建百货公司大楼开张营业。
10月1~4日,举行县第九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创建扬中县线材厂。后改名为扬中县轧钢厂。
1974年
4月22日8时29分,溧阳县上沛、上兴—带发生5.5级地震,扬中全县受到震动,历时二三分钟,无损失。
6月9日傍晚,三茅公社受10级以上狂风袭击,刮倒电线杆800余根、房屋39间、工厂烟囱20多个,触电死亡2人。
7月,兴隆港水闸建成。
11月,创建扬中县色织厂。后改名扬中县染织厂。
1975年
2月,拓浚新坝大港。
5月3日下午5时,县境南部地区遭冰雹袭击,6个公社47个大队受灾,损失严重。
6月6日,幸福公社新生大队鞭炮厂发生严重爆炸事故,死2人,伤2人,经济损失逾万元。
6月21~24日大雨,总降雨量480.4毫米。早稻受灾12万亩,倒塌房屋2377间,死1人。
11月30日,东新港轮船停靠码头建成。
县玉雕厂大型玉雕“杭州六和塔”在日本“中国传统工艺展览会”上展出,受到观众高度评价。
成立扬中县对外贸易公司。
架设丹徒县石桥头至扬中县三茅镇110KV线路14.5公里。
1976年
6月,幸福中学教师姚烽赴西藏农牧学院附中(八一中学)任教。1978年7月回镇江。
10月,全县开展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运动。
是年,农业局先后7次派人去广东省湛江市郊、海南岛陵水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县,进行繁殖杂交水稻不育系及种子纯度的鉴定工作。
1977年
4月23日下午7时,兴隆、三、长旺等公社遭受雹灾,最大雹块重达3.3公斤。
4月,八桥医院医师殷良智赴西藏拉萨工人医院工作。1979年4月回县。
7月16日,县游泳领导小组组织数百人在沙家港横渡夹江。
夏,恢复县教师进修学校。
在八桥公社轮船套建立国营种猪场,占地118亩。
县成立肿瘤防治领导小组。
1978年
1~3月,全县7万多民工突击加修江堤,江堤高9~9.41米,顶宽4~5米,共完成土方473万方,投入劳力215万余工日。
2月,县无线电厂研制成功T1—1激光粘结机,为国内首创,1980年获省重大科技进步四等奖。
6月30日~7月9日,持续高温10天,温度35℃以上。
夏,麦熟获特大丰收,全县79个高产单位代表出席省农业授奖大会,获奖品价值40万元。
11月8日,重设扬中县人民检察院。
12月,重设中共扬中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是年县落实政策办公室对历次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纠错平反,全县共纠错平反4787人。
本年起,开始对尚在农村的下放知识青年分期分批召回安排就业。
1979年
1月,县教师进修学校附设的镇江师范专科学校扬中数学大专班开学。
2月,根据中央5号文件精神,成立县、社两级“摘帽小组”,对全县原地、富、反、坏、右分子摘帽。
10月,县文教局与文化馆创作组联合编印的《江洲》创刊。
10月,扬中县化工仪表配件厂建成。
11月,邮电局安装准电子交换机600门,县城电话改为自动拨号。
县人民体育场竣工,占地31.25亩。
8个乡镇先后建成自来水厂,全县11.5万余人饮用自来水。三茅、联合、丰裕3乡群众已普遍饮用自来水。
建立家畜人工授精总站,对全县育种母猪实行统一供精。
用尼龙筛绢粪检耕牛血吸虫卵,提高阳性检出率的试验成功,获省农林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省、地、县三级政府共拨款34万元,在县城金星路东侧,新建扬中县中学教学大楼,总面积3084平方米。
是年,县落实政策办公室复查政治案件2600件,其中平反纠正“反革命案件”400余件。
1980年
2月29日上午,城镇纸盒电器厂用电不当,引起火灾,损失6.8万元。
4月17日,成立中共扬中县委统战部。
4月,重建六圩港大闸,新开港道650米。
5月1日,扬中县影剧院建成。
7月,教师黄翔、耿兴伟赴西藏,分别在加查县、扎朗县中学任教。1982年8月回县。
8月1日,县购置50瓦电视差转机1台,为全县转播电视节目。
8月,成立扬中县侨务办公室。
9月6日,成立扬中县档案局。
1981年
1月22日,成立扬中县司法局。
2月,成立扬中县劳动服务公司。
2月,扬中县加油站建成,占地面积2100千方米。
4月,全县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
4月28日~5月7日召开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扬中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
4月30日~5月6日,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183人。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人大常务委员会,选举正副县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5月1日傍晚,兴隆、三、联合、三茅、新坝等公社遭受雹灾,最大雹块2.9公斤。
5月8日,扬中县革命委员会改称扬中县人民政府,仍属镇江地区行政公署。
6月,成立扬中县老干部局。
7月,恢复扬中县法律顾问处。
7月,成立扬中县公证处。
县电子仪器厂研制成功SR—101示波器,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年底,扬中县被评为群众文化先进县,县文化馆受到文化部表彰。
1982年
1~3月,举行县第十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7月19~20日,夜降暴雨109毫米,23日降雨50.9毫米,9号台风袭击,全县受灾54户,房屋倒塌93间,稻田受涝82580亩,被淹棉花2050亩,西瓜616亩。
9月,联合公社红胜大队创建扬中县儿童食品厂。
10月,根据卫生部《关于淘汰127种药品的通知》,全县各医疗单位、医药公司、商店清理淘汰药品近百种,当众销毁,价值3万多元。
1983年
1月,建成县环境监测站,开始环境监测工作。
3月1日,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扬中县属镇江市。相继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全县1镇11乡),取代人民公社的行政权,各乡镇成立经济联合委员会,管理工农业生产。原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称村民小组。
4月15日,县科委、科协主办的《扬中科技报》创刊。
7月,县供销合作社更名为扬中县供销合作联社。
9月21日,顾秀莲省长来扬中视察。
镇江市塑料九厂(原名扬中县塑料纺织厂)研制的“PP、PE圆筒形一次性双层涂膜新工艺”通过省级鉴定,获镇江市重大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并获轻工业部颁发的新产品荣誉证书。
试验稻田养鱼获得成功。
八桥中学学生蓝习凤参加在南京市举行的中日友好城市田径赛。
年底,全县普及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成为全省第一个普及文化中心县。
年底,全县下乡知识青年的就业安置工作基本结束。
推行第一步利改税。
1984年
1月6日,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
1月17~19日,连降大雪,积雪深27厘米,全县倒塌房屋273间,交通中断2天。
2月14日,成立扬中县审计局。
3月,原基本建设局和环境保护局合并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4月,劳动局与人事局合并为劳动人事局。
春,在三茅乡同心村一组,建成广播楼780平方米,电视楼560平方米,竖铁塔1座,高53米。
5月7~14日,召开县第二届政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5月8~13日,召开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代表221人。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人大常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和正副县长、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5月21日23时37分44秒,如东县东北100公里左右海域发生6.2级地震,扬中境内震感明显,震前有地声,房屋摇动。
7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整党。
8月,举行县首届职工体育运动会。
8月21~26日,召开中共扬中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9月,成立扬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栽培、植保、土肥、良种繁育、情报5个组。
10月1日,由中百、糖烟酒,五化交、食品等公司联合经营的县商业贸易中心开业。
10月26~31日,著名社会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来扬中视察,题词赠中共扬中县委;“鱼米之乡,江中明珠”。
10月,扬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李名方任主任委员。
10月,县职工体育代表队参加市第二届职工体育运动会,获得金牌30枚,占金牌总数的60%。
12月,全县12个乡镇普建派出所。
12月30日,召开首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成立扬中县归侨、侨眷联合会。推行第二步利改税。县人民政府获省颁“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
年底,全县开展文物普查,共查出文物2130件。
年底,建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扬中县支公司。
1985年
2月,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县人民大会堂改称扬中县人民剧场。
5月1日,新建轮船港通幸福乡汽渡码头竣工通航,配钢质8吨汽渡1艘。
6月15日,撤销新坝、兴隆、油坊、八桥、幸福5个乡政府,分别改建为新坝、兴隆、油坊、八桥、西来桥5个镇政府,全县共设6镇6乡。
7月1日,扬中县老干部活动室建成开放。
8月14日,县人民政府公布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10月22日,电子工业部对扬中县与北京东风电视机厂联营,联合生产、经营“昆仑牌”电视机事发表公告,予以认可。
12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江渭清来扬中视察,并为“利民市场”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