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工作情况和“十五”简要回顾
一、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2005年,全市预计(以下均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3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4.8%;财政总收入11.3亿元,增长15.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8亿元,增长21%。
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6.4亿元;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5年,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定报企业实现产值161.3亿元,销售收入144.6亿元,利税13.9亿元,工业增加值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25.4%、24.4%和25%;服务业贡献份额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3亿元,增长14.5%,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35.9%。
二、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依法取消或改变审批方式的审批项目达96个。股份制企业二次改制工作稳步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取得新进展。镇域区划调整工作进展顺利,全市行政区划变更为“五镇一区”。财政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利用外资总量稳步增长,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5个,合同利用外资4.9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19.2%。
沿江开发取得进展。与香港恒通投资(国际)有限公司签订《沿江港口规划开发与建设合作协议书》。总投资6亿元的盈都集团2座3万吨级(兼靠5万吨)公用码头项目正在报批,交通部长航局投资的大型航标维修基地和综合性码头项目进展顺利。
三、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城建重点工程稳步实施。泰州过江通道(经扬中)项目有效推进,被正式列入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省高速公路网暨过江通道规划。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入试运行;春柳北路(环城北路至庄房河段)竣工通车,永勤河公路即将竣工,西来桥环岛公路已完成沥青下封;环卫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城区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公共厕所9座,添置果壳筒、垃圾箱、垃圾房1298座,购置了垃圾清扫车、运输车、压缩车等机械化环卫设备。管道天然气工程实现通气点火,中八桥港整治改造一期工程进入地面施工阶段。
“双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创卫”工作通过镇江市组织的考核验收,并接受了省专家组的技术指导与检查;“创模”工作通过省环保厅的考核验收和国家环保总局的技术评估。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项目用地审批,盘活存量土地资产630亩,新争取用地计划980亩。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科教兴市”成效显著。全年新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认定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2个,新批国家级火炬计划8项、国家级星火计划4项。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成功创建为“省科普示范市”。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文体、新闻宣传、计生、卫生工作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计划生育率继续保持99%以上。人武、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被国防部表彰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市”,五创“省级双拥模范城”通过考核验收。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0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80元,增长12%。
五、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广泛组织开展扬中精神大讨论,确定了“诚信博大、自强不息”的新时期扬中精神。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厚养薄葬”主题教育活动。顺利通过第二轮省级文明城市复检,新坝镇创建成为“全国文明镇”。“四五”普法活动扎实推进,依法治市力度加大。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意见、提案315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保持良好态势。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十一五”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0年达218亿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8%以上,其中服务业比重占4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十一五”末达到10.6亿元。
———改革开放。力争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实现自营出口5.5亿美元,对外劳务合同额6500万美元,营业额5500万美元。民营经济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达到90%以上。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0元。恩格尔系数低于38%,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达到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社会事业。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定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逐步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文化、体育、广电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资源环境。人口出生率稳定在6‰左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的80%以下,自然资源利用更加合理。
———民主法制。建立健全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行政措施,完善保护公民权利与制约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始终把握以下基本思路: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三,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原则,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坚持以环保优先、节约优先为导向,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2006年主要工作
200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实现扬中新崛起”的要求,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提升城市化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工业性投入增长20%。力争实际利用外资0.9亿美元(新口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具有扬中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切实加快富民步伐。继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再培训,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多功能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努力改善农村综合环境。继续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环岛景观工程和农田林网完善工程。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增加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加强农村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机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稳步推进镇区机构改革,努力实现减员增效。
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强化自主创新。大力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年争取新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个、星火计划项目3个。
放大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国家级电力电器产业基地的品牌效应,加大产业投入力度,以产业链催生项目源,以项目群打造产业群,进一步扩大电力电器产业规模。
做大做强民营经济。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努力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全面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大力推进明珠装饰城、钢材市场等特色专业市场建设。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全面发展房地产、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增强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全力推进市属企业改制工作。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大力推广电子政务。稳步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继续推进医疗保险、住房制度等专项改革。
全力加快沿江开发。进一步完善岸线利用规划,加强岸线利用管理。加强沿江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集中精力抓好盈都集团2座3万吨级码头建设。
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扩大利用外资总量。高度重视利用外资质量。加快项目推进,提高实际外资到位率。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培植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提高外派劳务的数量与质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
四、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不断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
全力支持泰州过江通道(经扬中)建设。认真做好过江通道在我市境内各项工程的前期协调、服务工作。
着力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加快编制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加紧编制城区控制性详规、镇域道路和居民点详规。继续加大对违章建设的查处力度。
扎实办好惠民实事。(1)主城区片区改造,包括城东文化广场、新行政中心南侧片区、汽车客运新站建设等;(2)城区骨干河港净化,包括污水截流二期工程、城区河道清淤等;(3)道路、环卫设施建设,包括天后宫路、扬子西路、江洲南路、春柳中路、长江路、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等;(4)城乡水、气联动工程,包括区域供水拓展工程、天然气二期工程等;(5)农村示范镇及城乡示范居民点建设;(6)启动第二轮农村公路建设及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双创”工作。积极推广和运用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强化环保第一审批权,加强环境监管,规范企业环境行为。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和谐扬中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
繁荣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广电事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巩固“平安扬中”创建成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强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努力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