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交流谈心,倾听群众苦乐冷暖;一回回辛勤奔波,真心真意为民解忧。一年多来,全市驻村“第一书记”们将一片真情洒向姑苏大地。昨天起,新一批“第一书记”又将陆续来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第一线,像种子一样在基层群众中间生根开花,扑下身子、直面问题、攻坚克难,为村级经济发展啃“硬骨头”,为百姓民生关切解烦忧,以“六个一”为目标,在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挂钩帮扶中,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让农村发展有新变化,让百姓生活有新奔头。
首批112名“第一书记”
交出沉甸甸的答卷
挂钩帮扶100个经济薄弱村
实现脱贫目标
马立平 资料图 来源: 昆山市委组织部
2015年9月,马立平作为第一批选派的“第一书记”来到昆山市周庄镇全旺村任职,从市财政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转变为了一名基层农村“带头人”,身份的转换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一下子沉了。“我出身于农民家庭,在农村长大。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苏州财政‘三农’战线,帮扶经济薄弱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心底深处一份挥之不去的情结。”马立平说,根据市委统一安排,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他这份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在驻村的一年半时间里,马立平走遍每一户村民,调研村情实际,听取收集群众意见与诉求,与村两委一班人一起明确了四个方面的发展思路,即实施“短、平、快”项目、走联合发展之路、走农业规模经营之路、走创新发展之路。在市财政局的精准帮扶下,通过搭建村级经济发展平台,注册成立公司,通过股权收购、抱团发展等手段壮大集体经济,让全旺村村级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
第一批市县两级选派的112名“第一书记”紧紧依靠挂钩单位和所驻镇村,以钉钉子的精神揳入最突出的问题,盯住一件解决一件。高新区东渚镇下许村“第一书记”谢峰,为解决“一村二楼宇”项目难题多方奔波,为搭建富民载体反复协调。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第一书记”陈毅,面对漫山岛垃圾成灾的“老大难”问题,带头上岛开展垃圾专项清理,克服多方困难,恢复了生态小岛的美丽容颜。正是因为“第一书记”、派出单位、派驻村的共同努力,到去年底,全市挂钩帮扶的100个村基本实现了稳定收入超200万元的脱贫目标。
“第一书记”还把抓党建、抓队伍的责任扛在了肩上,在挂钩帮扶期间,“第一书记”共帮扶建设党建阵地150多个,打造了200多个党建品牌,真正夯实了党的基层组织基础。“第一书记”在工作中还处处率先垂范,将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工作经验与大家共享,帮助培育专业人才,保证在自己挂钩结束后村里发展思路不断、项目建设不停、人才储备不竭。
把基层一线作为
践行“六个一”重要阵地
新一批“第一书记”
本月底前下派到位
资料图
基层一线是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的重要阵地,也是党员干部践行“六个一”要求的重要阵地。新一批“第一书记”将在4月底前全部下派到农村一线,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市粮食局政策法规处的王宁就是其中一员,他将来到高新区镇湖街道上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对于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岗位,王宁直言“太难得”。他说,到村以后,将真正沉下身心,及时到每户农户家中走访,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情况、存在困难和真实想法,详细记录走访笔记,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从农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实事抓起,通过困难一个个的解决、环境一片片的变好、经济一点点的提升获得理解,赢得尊重。
根据市委“六个一”走访调研统一部署,各地各部门都紧紧围绕省党代会确定的“两聚一高”目标要求,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察实情、解难题、促富民,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无不充满热切的期盼。“第一书记”们纷纷表示,被选派到基层一线,他们有了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扎根农村,一方面接受教育和锻炼,另一方面又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意义非同一般。
村级经济较为薄弱的吴江区桃源镇,对新一批即将到来的“第一书记”充满期待。镇党委书记石荣说,首批10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充分发挥眼界开阔、思路清晰、专业能力强等自身优势,想出了不少金点子、找到了不少新路子,帮助村里解决不少难题,办了很多实事,为10个经济薄弱村对上争取资金2311万元,帮助协调贷款3000万元;帮助扶持经营性项目4个,总投资达1685万元,为薄弱村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要为他们点赞。他相信新一批“第一书记”将进一步帮助经济薄弱村理清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思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从干给群众看,组织群众干,到帮着群众干,既是思想的蜕变,更是行动的升华。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融入;从靠近到谈心,再到交心,“第一书记”们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思,真正“走”出奋发有为的好状态,“访”出团结和谐的好氛围,全心全力聚焦富民,努力让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