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咏
在素有“中国河豚文化之乡”美誉的扬中,河豚食俗成功入选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使流传于江洲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推动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扬中城市形象,促进扬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成功的背后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扬中河豚食俗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心血,历经了多少坎坷和挫折。
从2006年年开始,扬中非遗申报工作从本市到镇江到省里,筚路蓝缕,历时十年。第一次申报,由于扬中河豚食俗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申报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镇江就没能通过。镇江市民间文学专家康新... |
历史文化 河豚食俗:十年漫漫申遗路
2018-03-21 |
|
河豚,是一种肉味极为鲜美的洄游性鱼类,被誉为“百鱼之王”和“鱼中极品”。但河豚体内含有致命的剧毒,品尝河豚这道美味,是要拿宝贵的生命去冒险的,我国民间素有“搏死食河豚”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河豚味美和有毒的记载:“河豚有大毒,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
我国食用河豚历史悠久。早在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中下游一带的百姓就已经在“搏死食河豚”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地盛产河豚,“搏死食河豚”也在民间蔚然成风。不但吃河豚肉,还吃公河豚腹内的精巢,认为此物洁白丰腴,入口即化,美妙绝伦,文人们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这道美味,联想到有倾国倾城美貌的美女西施,便... |
历史文化 中国的河豚文化
2018-03-14 |
|
李小网
“扬中江鲜甲天下”,这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赞美,这更是所有到过扬中或是品尝过扬中正宗江鲜的人们的共同感受。扬中江鲜为何能够冠甲天下?这主要取决于它的四大特性:
一是区位性。扬中的上游有一座圌山,直矗江中,将湍急的水流挡了一下,泥砂在圌山的下游慢慢淤积,逐渐形成沙洲,长江在这里不得不改道,沙洲的北面形成主江,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沙洲的南面形成夹江,最宽处千余米,最窄处不足百米,这里的水流依然湍急。这个沙洲在晋朝时刚露出水面,到唐朝后半叶也仅是一个呈如意形的小荒滩,到了今天竟有228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沿江岸线有120公里之长,而且这个沙洲还在长,最近几十年,北江... |
历史文化 扬中江鲜的四大特征
2018-03-14 |
|
——写在第六届扬中江鲜美食节闭幕之际
范选华
从2004年至今,扬中已成功举办六届“中国·扬中江鲜美食节”。美食节的规模从小到大,从起初的宣传造势到现在江鲜文化品牌的塑造,走出了一条具有扬中特色的节庆模式。
讲到“节庆”,我们不能不提起盱眙的龙虾节。与扬中举办江鲜美食节的初衷一样,2001年,盱眙人以“美食搭台、经济唱戏”的“节庆愿景”,办起了首届盱眙龙虾节,经过八年的发展,盱眙龙虾节不仅成为全省以节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样板,小小的龙虾也演绎出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跨国联动神话。2008年,盱眙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实现... |
历史文化 “扬中河豚”如何演绎“盱眙龙虾”神话
2018-03-14 |
|
刘思扬
孔子说过,“食不厌精、烩不厌细”,龙的传人个个都是美食家。我国有许多地方是因“吃”而闻名于世的,枕江而居的镇江因“镇江三怪”、“长江三鲜”增色不少,让人感到了她的地利之优,镇江人的口福之美。
河豚与刀鱼、鲥鱼、鮰鱼“长江三鲜”一样,生长于海洋,盛产于镇江一带,属长江洄游鱼类。由于长江到到镇江江面渐宽,水流缓慢,形成了许多的江心洲,江边、洲边荒芜、江柳、水草丛生,水中的营养特别丰富,河豚、刀鱼、鲥鱼、鮰鱼到这里最为肥美,味道也最佳,只是上市时间略有不同,但都在清明之前。曾在镇江为官的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题“惠崇春江晓景”画时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 |
历史文化 漫话河豚
2018-03-14 |
|
殳俏
江南玉兰开花的时候,也是一年中吃江鲜最好的时候。这样的时节,玉兰花“早于辛夷,花开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一树万蕊,不叶而花”,旧历二月间,风雨溟濛,云容黯淡,花叶飘零,远望树下如残雪。是赏花的时令,也是赏味的时令。林间坡上,万物生长,嫩芽齐出;春江水暖,暗流涌动,鱼儿们纷纷怀卵洄游,大大小小的各路江鲜都开始露头了。
最早上市的,是最为微型的江鲜,蚬子。油菜花初绽金黄的时候,便是吃蚬子的好季节了。过去,一到早春,通着长江的小河里便会划来许多捞蚬子的小船,船尾拖一张蚬网,贴河底拖行,隔一段便收一下网。蚬子不是值钱物,在那样的小河道里... |
历史文化 旧历江鲜无限好
2018-03-14 |
|
扬中市位于长江下游的扬子江中,一直以盛产鲥鱼、刀鱼、豸鱼、河豚等江河淡水鱼珍品而闻名遐迩。经过数百年的遴选和发展,风味独特的扬中江鲜菜已自成一体,风靡大江南北,香飘五湖四海,成为我国饮食文化宝库中一大瑰宝。2005年11月,经中国烹饪协会专家组认证批准,扬中荣获“中国江鲜菜之乡”称号,成为全国首家以原料命名的中国菜系之乡。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欣然挥毫题词:“扬中江鲜甲天下”。
一、区域优势凸现:扬中江鲜原料质地优美、资源丰富
众所周知,长江江鲜的品质优劣与江鲜原料产地的关系十分密切。扬中虽说只有332平方公里,30万人口,是全国最小的县级市,然而独特的区域位置... |
历史文化 扬中江鲜甲天下
2018-03-14 |
|
“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于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欧阳修《六一诗话》)。刀鱼、鲥鱼、河豚被并称为长江三鲜,因物以稀为贵,所以江刀和江鲥如今几乎成了绝响。但对河豚来说却远没那么简单,它的成名多半是因为它有些神秘。
河豚,这是一道被《中国食经》以及各大美食经典学术专著“遗忘”了的美食。对饕餮之徒来说,剧毒和美味,这本身就是一道中国版的“活着,还是死亡”的命题。因为它的美味,从《山海经》那时起,到后来的苏东坡、梅尧臣,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不知有多少人前赴后继地冒着“拼死吃河豚”的悲壮,用生命的代价体验那种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刺激。
&ems... |
历史文化 河豚与扬中的渊源
2018-03-14 |
|
曹学松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不是人为的臆断,而是生活于这座城市的人们在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后所形成的价值认同。历经时间的洗礼,它所承载的抽象理念和意义往往能够深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广泛浸润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如北京的四合院、洛阳的牡丹花、东北的二人转,正是这一个个具象的符号构成了文化的内涵。
如果要为扬中找寻一个文化符号,河豚自是“当之无愧”。源于一江水,岛与鱼的因缘绵延了千年之久,江岛扬中是河豚文化根植的沃土,河豚文化的精神内核已逐渐融入扬中这座小城的血脉。从某种意义上说,扬中精神的精髓恰与河... |
历史文化 河豚文化:一座气宇非凡的文化宝藏
2018-03-14 |
|
朱伟
据古人说法,吃河豚须先制酱,前一年取上好的黄豆数斗,要逐粒细拣,不让有一颗坏豆。黄豆必须纯黄,不许杂色。把黄豆煮烂后,用淮麦面拌做酱黄,藏到第二年就成为河豚酱。据说要是豆色不纯,酱烧河豚食后必死。杀河豚前,先要准备很洁净的江水数缸,漂洗和入锅,都要用江水。剖河豚,要先割眼,再去腹中鱼子、内脏,自脊背下刀剁开,洗净血迹,肥厚之处血丝,要用银簪细挑干净。然后剥皮,将皮入沸水一滚捞起,用镊子镊去芒刺。然后鱼切成方块,用猪油爆炒后下河豚酱入锅烹煮。烹河豚前,房屋一定要打扫得窗明几净,揭锅盖时还须张伞,以防热气上冲,万一有烟尘落入锅中,据说食之亦必死。烹河... |
历史文化 河豚食文化
2018-03-14 |
|
河豚:由禁到食
“拼死吃河豚”,这句话无疑体现了扬中人对美食的狂热追求。可由于河豚鱼有毒,我国有关法规明令禁止生产经营和加工经营河豚鱼。那么,集“鲜”与“毒”于一身的河豚,何时才能名正言顺地游上宴席?
首先在呼吁“有限开禁”的同时,对烹饪河豚鱼的厨师进行专门的行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烧制河豚。同时,由行业主管部门出台详细的河豚鱼烹饪操作安全规范程序,在每家饭店上墙公布。此外,由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部门定期对饭店烧制好的河豚鱼进行抽检。据扬中市烹饪协会副会长、河豚文化研究会会长何百采介绍,早在2004年,他们即以烹饪协会的名义向扬中市各大饭店发放了一套《... |
历史文化 扬中河豚发展三部曲
2018-03-14 |
|
河豚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六朝建都南京有关。据史载,公元 3 世纪到 6 世纪末,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相继建都于建康 ( 今南京 ) ,这是一个经战国之后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时代。六朝建都南京,人流、物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河豚饮食文化才有可能在长江下游兴起。到了 10 ~ 12 世纪的宋代,文人志士纷纷修诗写词,才有河豚的诸多精彩描述。
根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距今 4000 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豚,知道它有大毒了。 2000 多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属地,人们品尝河豚的习俗比当今日本人还有过之无不及,特别是品尝河豚精巢时,对其洁白如乳... |
历史文化 河 豚 史 话
2018-03-14 |
|
杨斐然
民以食为天,点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深远。改革开放大潮,把扬子江中的河豚美食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波。中国扬中河豚美食文化节的面世,不是偶然的。当前面临的喜人形势,实际也在迫使我们对这种文化内涵必须加以弘扬,这正是江洲儿女肩上一分分量不轻而意义深远的责任。
造化神奇,说明天地有大美。天地大美无言,也不择时。然而,它总得存在于人的生活时空中。“天时地利人和”一句老话,足以打开我们的思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的这一江洲韵味十足的诗句,把“天地人和”文化精神描绘得何等生动。河豚成为“御宴”据说始于康乾年代,可见,天地之... |
历史文化 从河豚美食谈江洲文化自觉
2018-03-14 |
|
神秘的文化 悠久的传承
斯 彬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为惠崇大师的《春江晚景图》所题诗作,流传千古,至今仍脍炙人口。也许很多人知悉“河豚”正是缘于此诗。而中国人与河豚的密切关系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山海经》中就有河豚美味的记载。我们的先民们不仅自己食用,而且用来拜祭祖公。《周易》六十一卦里提到“中孚,豚鱼吉”,河豚在当时的地位可见一斑。千百年来,一尾小小的河豚鱼一直为名家和老饕所推崇,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记。在历史的长河中,它逐渐从一种美食升华成为一道异彩纷呈的文化景观,源... |
历史文化 神秘的文化 悠久的传承
2018-03-14 |
|